李剑英的事迹,谢了
李剑英,男,汉族,河南郑州人。1964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6年3月入党,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团领航主任等职,生前系空军航空兵某正团职飞行员,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1月14日,某团组织昼间飞行,李剑英驾驶某型战斗机在返场着陆下滑中遭遇鸽群撞机,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李剑英向飞行指挥员报告跳伞后,看到飞机下方、两侧密集的村庄(着陆下滑线和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814户村民;有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毅然放弃跳伞,极力控制飞机状态实施迫降,由于受到高出地面3.5米的水渠护坡阻挡,迫降不成功而壮烈牺牲。李剑英同志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诠释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舍生忘死,用生命和忠诚刻划出人生的闪光航迹。
当李剑英遭遇险情报告跳伞后,是跳伞还是驾机迫降,生与死的选择严峻地摆在他面前,并且不允许他用多几秒钟的时间考虑。跳伞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失去控制的飞机可能落到村庄,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为了人民的利益,李剑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因机场地形限制而成功概率极小的迫降,最终壮烈牺牲。从遇险到牺牲,仅仅16秒钟时间,这16秒对常人来说是平常而短暂的,但对李剑英来说却是生命中最为悲壮的16秒。这惊心动魄的16秒向人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显示出了他整个人生的光辉轨迹,谱写了一曲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壮丽凯歌。
一时的壮举源于平时的点滴养成。李剑英从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的那天起,就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999年,他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飞机因机械原因空中停车,李剑英沉着冷静,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失事的危险,以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和平时练就的过硬技术,成功实施了空中开车,避免了一起严重飞行事故,保全了战机,为保证部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矢志蓝天,把飞行事业当作毕生无悔的执著追求。
这些年,李剑英经历了许多家庭生活上的挫折和坎坷。1992年,由于飞行繁忙很少回家,前妻不愿过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提出不转业就离婚。李剑英由于难以割舍对飞行的挚爱,同意了离婚。其前妻带走了所有家产,给他留下了不到两岁的孩子。李剑英把孩子放在农村老家,很快返回部队投入飞行训练。
2004年,李剑英现任妻子李月平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父亲患心脑血管病,母亲也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经常住院治疗;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小学,妻子又没有工作,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很重。李剑英从没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总是想方设法自己克服。为了省钱给妻子和父母治病,他一套便装一穿就是十几年;平时只买5角钱一包的香烟解解已有20多年的烟瘾,最后强制自己戒了烟;节假日尽量不外出,就连出差也是一切从简。
2004年,李剑英妻子病重到北京住院,领导专门安排他去陪同,他在妻子病床边只呆了一个星期,就给团领导打电话说:“爱人在医院有医生和护士照料,我呆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让我回去飞行吧!”2005年7月,团里组织小分队入藏驻训,考虑到李剑英妻子身体不好,便没有把他列入计划,但他坚决要求参加,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任务。2006年“五一”,李剑英疗养结束归队时路过家乡,与父母和兄弟相聚吃了顿饭后马上启程归队,没想到这竟是他与家人最后的一顿团圆饭。
李剑英从事飞行25年,从飞行员到中队长、领航主任,后来又改为普通飞行员。与他同期的航校学员中有不少现在已经是师、团级领导,但他始终平淡看待个人职务问题,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从未动摇过。家人曾劝他早些转业,弟弟甚至托人为他联系好了民航公司,月薪超过万元,他婉言拒绝了,并对弟妹说:“国家培养咱花了那么多资金、精力和时间,不先保国哪来富家呀”。正是凭着对飞行事业的这份执著与热爱,李剑英先后出色完成了多次重大任务。
三、精益求精,在钻研探索中锤炼过硬的飞行技艺。
李剑英招飞入伍后,就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忠诚守卫祖国的领空。在航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谦虚好学,认真钻研航空理论知识,细心揣摩每一个驾驶动作要领,各个课目总是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毕业后,为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痴迷地钻研航空理论。在他的书柜里,摆着《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等飞行理论与专业书籍,不少书籍被翻阅得卷起了毛边,字里行间划满了红杠杠、蓝道道。他结合日常训练和执行重大任务实践,记下了7大本30余万字的飞行体会和经验总结,随身携带的记事本记录着各个课目的动作要领、特情处置方法和自己摸索总结的100余条口诀。
平时每次飞行准备,不管是飞了多少次的课目,李剑英都反复计算,反复演练,对各坐标点经纬度的测量甚至精确到秒。组织模拟训练,按规定雷达不提供精确引导,他根据机型特点和预知航线精心准备,反复推算,每次都是第一个发现“敌机”。他始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待每一次飞行、每一个架次,从事飞行25年来,年年出满勤,飞行时间年年排在全团前列,安全飞行2389小时、5003架次,从未发生过飞行差错。当他把自己获得的第一枚军功章送给弟妹时说,“你们不要只看到军功章,应该看到军功章的背后你做的事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地做好。”
四、乐于助人,在军营里留下战友情深的无限眷恋。
李剑英个人生活很节俭,随身戴的一块手表还是在县城花15元钱买的。但每当战友有困难时,他总是慷慨相助。2006年10月,同大队飞行员王金岭生病住院,恰巧其母亲因冠心病突发住进了医院,手头现金十分紧缺。李剑英得知后,马上凑了5000元钱替王金岭寄回老家,解了战友的燃眉之急。
在战友们心中,李剑英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知冷知热的贴心人。飞行员赵龙在飞行中发生一起飞行事故征候后,一度滋生了停飞的念头。李剑英主动安慰他、鼓励他说:“我们招飞不容易,既然来到部队,选择了飞行,就要飞出个样子来!”在李剑英的帮助和开导下,赵龙很快走出阴影,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教员。2003年12月的一天夜里,飞行员李俊荐突然高烧40度,出现全身抽搐症状,其妻子不知所措,打开家门大喊来人。住在四楼的李剑英闻声赶来,立即把李俊荐送到医院抢救,使战友转危为安。
这几年,李剑英与家属小孩两地分居。每次节假日大队值班,他都以自己是单身为由,主动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时间长了,战友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作“值班专业户”。去年,李剑英参加鼎新战法考核和科研配试任务,期间,小分队有1个可以提前归队休假的名额,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家庭困难,安排他归队,但他又一次把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
李剑英牺牲后,他生前的战友都讲,李剑英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出舍身取义的举动并非偶然,平时他就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现在他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兄长,但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更加热爱飞行、献身国防。
李剑英的事迹
剑英,男,汉族,河南郑州人。1964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6年3月入党,历任飞行学员、飞行员、中队长、团领航主任等职,生前系空军航空兵某正团职飞行员,空军上校军衔,一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06年11月14日,某团组织昼间飞行,李剑英驾驶某型战斗机在返场着陆下滑中遭遇鸽群撞机,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李剑英向飞行指挥员报告跳伞后,看到飞机下方、两侧密集的村庄(着陆下滑线和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814户村民;有一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一个砖瓦厂),毅然放弃跳伞,极力控制飞机状态实施迫降,由于受到高出地面3.5米的水渠护坡阻挡,迫降不成功而壮烈牺牲。李剑英同志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诠释了共产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舍生忘死,用生命和忠诚刻划出人生的闪光航迹。
当李剑英遭遇险情报告跳伞后,是跳伞还是驾机迫降,生与死的选择严峻地摆在他面前,并且不允许他用多几秒钟的时间考虑。跳伞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失去控制的飞机可能落到村庄,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为了人民的利益,李剑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因机场地形限制而成功概率极小的迫降,最终壮烈牺牲。从遇险到牺牲,仅仅16秒钟时间,这16秒对常人来说是平常而短暂的,但对李剑英来说却是生命中最为悲壮的16秒。这惊心动魄的16秒向人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显示出了他整个人生的光辉轨迹,谱写了一曲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的壮丽凯歌。
一时的壮举源于平时的点滴养成。李剑英从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的那天起,就始终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1999年,他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飞机因机械原因空中停车,李剑英沉着冷静,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失事的危险,以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和平时练就的过硬技术,成功实施了空中开车,避免了一起严重飞行事故,保全了战机,为保证部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矢志蓝天,把飞行事业当作毕生无悔的执著追求。
这些年,李剑英经历了许多家庭生活上的挫折和坎坷。1992年,由于飞行繁忙很少回家,前妻不愿过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提出不转业就离婚。李剑英由于难以割舍对飞行的挚爱,同意了离婚。其前妻带走了所有家产,给他留下了不到两岁的孩子。李剑英把孩子放在农村老家,很快返回部队投入飞行训练。
2004年,李剑英现任妻子李月平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父亲患心脑血管病,母亲也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经常住院治疗;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读小学,妻子又没有工作,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很重。李剑英从没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总是想方设法自己克服。为了省钱给妻子和父母治病,他一套便装一穿就是十几年;平时只买5角钱一包的香烟解解已有20多年的烟瘾,最后强制自己戒了烟;节假日尽量不外出,就连出差也是一切从简。
2004年,李剑英妻子病重到北京住院,领导专门安排他去陪同,他在妻子病床边只呆了一个星期,就给团领导打电话说:“爱人在医院有医生和护士照料,我呆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让我回去飞行吧!”2005年7月,团里组织小分队入藏驻训,考虑到李剑英妻子身体不好,便没有把他列入计划,但他坚决要求参加,并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任务。2006年“五一”,李剑英疗养结束归队时路过家乡,与父母和兄弟相聚吃了顿饭后马上启程归队,没想到这竟是他与家人最后的一顿团圆饭。
李剑英从事飞行25年,从飞行员到中队长、领航主任,后来又改为普通飞行员。与他同期的航校学员中有不少现在已经是师、团级领导,但他始终平淡看待个人职务问题,对飞行事业的热爱和执著从未动摇过。家人曾劝他早些转业,弟弟甚至托人为他联系好了民航公司,月薪超过万元,他婉言拒绝了,并对弟妹说:“国家培养咱花了那么多资金、精力和时间,不先保国哪来富家呀”。正是凭着对飞行事业的这份执著与热爱,李剑英先后出色完成了多次重大任务。
三、精益求精,在钻研探索中锤炼过硬的飞行技艺。
李剑英招飞入伍后,就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忠诚守卫祖国的领空。在航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刻苦,谦虚好学,认真钻研航空理论知识,细心揣摩每一个驾驶动作要领,各个课目总是在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毕业后,为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痴迷地钻研航空理论。在他的书柜里,摆着《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等飞行理论与专业书籍,不少书籍被翻阅得卷起了毛边,字里行间划满了红杠杠、蓝道道。他结合日常训练和执行重大任务实践,记下了7大本30余万字的飞行体会和经验总结,随身携带的记事本记录着各个课目的动作要领、特情处置方法和自己摸索总结的100余条口诀。
平时每次飞行准备,不管是飞了多少次的课目,李剑英都反复计算,反复演练,对各坐标点经纬度的测量甚至精确到秒。组织模拟训练,按规定雷达不提供精确引导,他根据机型特点和预知航线精心准备,反复推算,每次都是第一个发现“敌机”。他始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待每一次飞行、每一个架次,从事飞行25年来,年年出满勤,飞行时间年年排在全团前列,安全飞行2389小时、5003架次,从未发生过飞行差错。当他把自己获得的第一枚军功章送给弟妹时说,“你们不要只看到军功章,应该看到军功章的背后你做的事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地做好。”
四、乐于助人,在军营里留下战友情深的无限眷恋。
李剑英个人生活很节俭,随身戴的一块手表还是在县城花15元钱买的。但每当战友有困难时,他总是慷慨相助。2006年10月,同大队飞行员王金岭生病住院,恰巧其母亲因冠心病突发住进了医院,手头现金十分紧缺。李剑英得知后,马上凑了5000元钱替王金岭寄回老家,解了战友的燃眉之急。
在战友们心中,李剑英是情同手足的兄弟、知冷知热的贴心人。飞行员赵龙在飞行中发生一起飞行事故征候后,一度滋生了停飞的念头。李剑英主动安慰他、鼓励他说:“我们招飞不容易,既然来到部队,选择了飞行,就要飞出个样子来!”在李剑英的帮助和开导下,赵龙很快走出阴影,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教员。2003年12月的一天夜里,飞行员李俊荐突然高烧40度,出现全身抽搐症状,其妻子不知所措,打开家门大喊来人。住在四楼的李剑英闻声赶来,立即把李俊荐送到医院抢救,使战友转危为安。
这几年,李剑英与家属小孩两地分居。每次节假日大队值班,他都以自己是单身为由,主动担负战备值班任务。时间长了,战友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作“值班专业户”。去年,李剑英参加鼎新战法考核和科研配试任务,期间,小分队有1个可以提前归队休假的名额,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家庭困难,安排他归队,但他又一次把名额让给了其他同志。
2008年《感动中国》记录颁奖词,写观后感。急急急急急急急!!!!!!!!!!!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
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
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
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颁奖词】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了停飞的念头。李剑英主动安慰他、鼓励他说:“我们招飞不容易,既然来到部队,选择了飞行,就要飞出个样子来!”在李剑英的帮助和开导下,赵龙很快走出阴影,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教员。2003年12月的一天夜里
出了重大贡献。一、舍生忘死,用生命和忠诚刻划出人生的闪光航迹。当李剑英遭遇险情报告跳伞后,是跳伞还是驾机迫降,生与死的选择严峻地摆在他面前,并且不允许他用多几秒钟的时间考虑。跳伞立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