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本书?掌握这三点就够了
你知道如何才能读懂一本书吗?
许多人的确在阅读方面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他们往往认真的读完一本书,阅读的时候眉飞色舞,心有戚戚焉,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样新知识。但不幸的是,过了几天或一两周这些知识就忘记的一干二净了。“阅后即忘”,这样的读书效果是不是很令人沮丧呢?久而久之,我们对阅读的兴趣自然降低了。
曾经的我也是多次碰到了以上问题,直到最近我读了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阅读也是有方法和“套路”的。只要我们认真遵循以下“如何 选书、如何读书、如何讲书 ”的方法,书籍就能通过 “输入、处理、输出”的学习闭环 实现“内化”,得到“知识与自己融为一体”的效果。正是在这样的方法指引下,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周读一本书,并且都写了读书笔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来,随我一起探索如何读懂一本书的方法吧。
如何选书:选书是一门技术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自然要选择合适自己的书,这样读起来会更有意愿。《读懂一本书》里面介绍了TIPS法则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分析后却又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T(tools)工具性
这些书可以提炼出工具性的内容,可以给读者一套方法。
例如《非暴力沟通》给你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让你可以尊重的表达自己;《亲密关系》给我们讲解了如何穿越月晕、幻灭、内省、启示四个阶段,了解爱的真正目的,最终到达灵魂关系的大门。
I(Ideas)新理念
给读者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发现,新的想法。
例如《人类简史》利用”超宏观的视角,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走向食物链的顶端,从新鲜的视角去探讨人类的幸福、生命的意义等话题,读来令人手不释卷。
P(Practicability)实用性
给读者带来改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同时具备了T,I的书籍,就有实用性。例如《让孩子远离焦虑》里面提出了焦虑公式:对恐惧的高估+对自我应对能力的低估=焦虑反应。作者还提出应对焦虑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面对它,还从各个方面来帮你分析应该怎么去做,非常实用。
S(Scientificity)科学性
书籍的内容经得起推敲,并且经历了科学性的论证过程。
例如《思辨与立场》,《世界观》都是科学性的代表。
此外,以上四原则简化后就是科学性和建设性。符合以下条件的书就具备建设性: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
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
给我们生活带来改变
例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就符合建设性的原则。
如何读书:建立理解力的池子
01 建立理解力的池子
为什么书上的字都懂,但有的人读书读又快又好,有的人读得又慢又费劲呢?作者认为是基础的问题,就是“理解力的池子”。只有基础打好了,我们才能快速的读懂一本书。
以下就是本书列出来的七个理解力的池子
001 经济学知识
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讲的很明白,有案例和故事,让人对经济学有深刻的理解。
002 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是了解人类行为动机的不二法门。
这里推荐《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003 国学知识
国学是我们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多读《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尽量多读不同的译本,对照着读有助于理解。
004 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科学,它背后隐含的是领导力。作者推荐《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可复制的领导力》。
005 逻辑学知识
这个可以让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知道如何论证,如何提问,如何看逻辑漏洞。这里推荐《思辨与立场》。
006 哲学知识
哲学使人开阔眼界,提升思维层次。这里推荐《学会提问》《哲学起步》。
007 人生经验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是很难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所以我们需要从书中读到各种不同的人生,这里可以读《人生海海》《这不是你的错》等等。
02 如何解构一本书
每本书都是自带使命的。我们在拿到书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001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例如我们读《论语》,说的就是如何安身立命的书。《反脆弱》说的就是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方法。
002 写作背景、研究现状是什么?
一般书籍的开篇或第一章会介绍话题的研究背景,它能帮助读者开阔眼界,了解研究的前沿动态,从而间接认识到书的价值。
003 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例如《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预见未来,怎样让自己变得更灵活,怎样对未来有一点把握。
004 如何用一句话总结本书?
书籍的最后部分一般会用一句话总结升华,点出书的价值。例如《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世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
如何讲书:教是最好的学
前面的阅读是输入,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和输出环节才能完成学习。本书的输出环节就是讲书。
讲书是沉浸式学习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你真正读懂了书籍,才能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给其他人。
讲书要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以书为据,别跑偏。讲解书中的主要内容,不能夹带自己的“私货”。第二个原则是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再创作是用自己的语言使其通俗易懂便于大家理解。
讲书的步骤:
1)构建坡道
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一上来就抓住人的注意力。例如《增长黑客》,可以直接点明主旨:这本书解决的时候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
2)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正文部分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就是要有实验数据、案例和故事。
3)结尾部分与前面呼应
结尾起总结作用,最好要有点诗意。例如在讲《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的时候,
最后,讲书是否需要讲稿呢?作者建议,我们在读书后自行画出思维导图,按照导图的逻辑讲解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你写讲稿的话,可能会被讲稿限制住,听众也会听出你是背讲稿,讲书的效果会打折扣。
至于引用原文的情况,直接在思维导图上标示出原文的页数,如果需要诵读原文直接找到书中对应的字段即可。
为了避免“阅后即忘”,看完了以上三个要点的你,是否跃跃欲试啦?赶紧行动起来,遵循以上闭环学习方法,开启你全新的阅读之旅吧!
什么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这一说法,最早在2010年由Qualaroo的创始人肖恩·埃利斯(Sean Ellis)提出。它最初的定义指的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方向,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其中,数据主要指收集的用户数据、产品使用数据等。市场为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热点趋势。至于技术化手段,小哇在这里就不多做说明啦 ~ 留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
随着增长黑客的逐渐火热,这个词不仅仅指这样的一群人,也代表一种“以最快方法、最低成本、最高效手段实现用户大量增长,最终增加收入”的运营方式。
互联网产品相关书籍推荐?
1、定位
如果只看一本营销书籍,首选《定位》。
本书提出了被称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定位,改观了人类“满足需求”的旧有营销认识,开创了“胜出竞争”的营销之道。阐述“定位”观念的产生,剖析“满足需求”无法赢得顾客的原因,给出如何进入顾客心智以赢得选择的定位之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它揭示了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争夺顾客),为企业阐明了获胜的要诀(赢得心智之战),是商业人士的必读之作。
美国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第一名, 美国CEO最怕被竞争对手读到的商界奇书,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营销最大的观念。本书是特劳特成名作,深入阐述了定位理论和操作方法,并配有丰富的实战案例解析,指导企业家成功企业定位,获取商业成功。
2、重新定位
时代变了,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也更加精明,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曾经成功的公司处于危机中。
《重新定位》向你展示了在当今过于拥挤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调整、竞争——并取得成功。
即使你的公司运营良好,这些先进的营销理念也是你的必需,它可以让你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你会发现为什么扩张产品线会减少你的总体销售量?为什么新品牌总比已有品牌销量多?为什么降价通常不是好的方法?你会知道与对手正面交锋的危险和强调价值的价值。你会看到消费者的选择多得惊人,你能做的就是让他们选择你的品牌。
推荐工商管理入门书籍?
1、《经济学原理》是美国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8年。《经济学原理》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定位;该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经济学著作卖价和畅销数量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德鲁克(Drucker,P.F)。 该书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
3、《从优秀到卓越(珍藏版)》是2009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 柯林斯。该书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的宏伟蓝图。
43、《基业长青》是2002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美)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全书有数百个具体的例子,并被组织成了紧密的实用概念框架,能够适用于各个层次的经理人与创业者。
5、《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德鲁克著。1967年出版。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扩展资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要具有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审慎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抛弃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次要的任务;恰当利用宝贵时间。
(3)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激励他人作出各自的贡献,提高整体的绩效;建立一个有绩效的团队。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增进沟通;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只做有效的决策。该书后被译成37种语言出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有效的管理者
什么是 Growth Hacker?
“Growth Hacker”在中国普遍译为“增长黑客”,这个在硅谷风靡已久的概念,近几年在国内也不断地被各个企业重视起来。但是这个翻译似乎并不能完全表达Growth的意义。那么首先要先了解其蕴含的意义,那什么是Growth Hacker呢?Growth Hacker指那些能够帮助企业或团队成长的黑客。这个成长可以是用户、流量、营收,而帮助的手段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持续的数据营销。Growth Hacker是技术和营销的混血儿,你不仅要懂技术会编程,而且要对数据和用户体验敏感,还要有创造性和好奇心。增长黑客早已经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形象,而是转变为有体系、有模型、强调试验、追求结果、以团队的形式来推动增长。曲卉(Acorns 市场总监,原 GrowthHackers.com 增长产品经理)在2016 GrowingIO 数据驱动增长大会时讲到增长是下一代的营销,原因如下:关注整个用户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获客;
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不断试验迭代;将增长机制产品化,把增长做到产品里面去。以 LinkedIn 的双重病毒营销为例,老用户可以给新用户发邀请邮件,起到拉新的作用;新用户加入的时候会给老用户发一份提醒邮件,问他要不要来看看,这样可以起到促活的效果。这样的双重循环,LinkedIn 早期的增长团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打造、细化、优化,甚至为此主动延期其他功能的上线。增长团队日常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两大部分:战略部分和执行部分。战略部分中,增长团队需要去理解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找重点,定战略,这是比较欠缺的。战略部分需要稍微长一点的周期,比如聚焦做用户激活中某个点,定一个30-90天的小目标。“Growth Hacker”这个词之所以被国外创业公司竞相讨论,并不是因为它只是个媒体创造出来的浮夸辞藻,而是因为 growth hacking 在 Facebook、Twitter、Quora、LinkedIn 等等成功的初创企业背后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些公司也的确专门为这个角色成立了独立的部门,全权负责用户的增长。
豆瓣读书推荐模块分析
现在已经很习惯,看到什么感兴趣书籍后,去豆瓣上查看书籍的评分和评价,来帮助自己了解这本书,看看是不是适合我。
使用过程也发现,豆瓣读书的推荐其实还不是很理想,刚好此次策略产品课的作业是它。
以下通过策略产品经理方法论、描述统计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初探关于豆瓣图书推荐模块的规则。
*说明:此次分析的模块为豆瓣图书详情页中的: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
,如图:
理想情况下,该模块推荐给用户的书籍,是与当前书籍强相关、能让用户感兴趣并且感到惊喜的书。
理想情况下,用户在书籍页面的推荐模块,是想找到与这本书有强相关的书籍,即类似的好书,相类似的好书可能是内容相似、可能是类型相似、可能是系列书籍、可能是同个作者的书籍。 同时该书自己未曾读过,能让自己感觉到惊喜的书籍。
本次分析的目的是,找到豆瓣读书中【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喜欢】这个模块的推荐策略,并发现该策略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次数据采集为10本书籍下的被推荐书籍,选取书籍的标签,通过分析,探索豆瓣书籍的推荐策略。(由于时间有限,数据又由人工采集,标签标注量大,因此数据样本为10本。可能与真实的豆瓣推荐策略有所出入,但此次的分析也能窥见其一部分策略问题。)
假设总体数据呈正态分布,样本为随机抽取,由于时间有限,本次样本为10本,10本书籍被推荐的书籍总数为86本。
选取的标签为:书名、图书类型、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是否有系列、评分、标签、豆列。
统计每本书下【喜欢该书的用户也喜欢】这个模块下被推荐的书籍与该书在标签上的相关性。
部分数据截图:
在统计了10本书的推荐书籍的标签数据后,得出以下的数据,部分截图如下:
在分析样本之前,对豆瓣【喜欢这本书的用户也喜欢】这个模块的推荐策略,做出以下假设:
因为图书相比影视类型的特殊性,读书频道的用户更愿意从领域专家那获得图书的建议,用户需要的是与自己相似的专家的推荐,因此,
按照这个思路,假设当前豆瓣【喜欢这本书的用户也喜欢】模块的推荐策略为:
下面对假设做出分析
探索数据集并做描述性分析
说明:以下截图皆为整体数据的部分截图,不代表整体数据,整体数据附件在最末尾
共计86本被推荐书籍,平均得分8.5分
根据数据结果,书籍的平均得分为8.5分,豆瓣书籍的总分为10分,8.5分相对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了。但由于此次样本较少,无法准确定义8.5分是否为高分,只能主观上判定为高分。
10本书籍的被推荐书籍总数为86本,其中,有27本被推荐书籍为同一个作者,占比31.40%。部分截图如下: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被推荐书籍与作者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86本被推荐书籍中,只有13本被推荐书籍与样本书籍为同系列,占比15.12%部分截图如下:
由数据可知,同系列与被推荐的书籍相关性较低。
样本中,《人类简史》这本书属于【历史】类型,但被推荐的5本书中,没有一本与它的类型一致。同样,《认识商业》这本书,属于商业类书籍,但被推荐的10本书籍中,有8本与它的类型不一致。
《创业维艰》这本书属于经管类型,但被推荐的6本书中,有5本书与它的类型不一致。
由以上可知,被推荐书籍与书籍的类型关系不大
86本被推荐书籍中,只有3本书不属于同一个标签,也即被推荐书籍与当前书籍同标签的占比为96.51%。
由此可知,被推荐的书籍与书籍标签有强相关性。
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一本书下都有至少几十种的标签,书籍详情页只展示7-8个热门标签,越多人标记的展示越靠前,因此可知,标签被标签的次数为被推荐的权重之一。
但标签的命名,是否存在人为管理暂时不得而知,本文不做探索。
86本被推荐的书籍中,有56本书籍与当前书籍同一个豆列,占比65.12%。
由此可知,豆列与被推荐书籍有强相关性。
另外,根据观察,被推荐的豆列的在收藏和推荐的数据上相比其他含有该书籍的收藏数和推荐数在数量上差距很大,因此可知热度越高的豆列被推荐的可能性越大。
经过测试,当我登录或不登录,或者用其他人的账号登录,看到的《为何家会伤人》被推荐的书籍都一致,由此可知,推荐结果与用户个性化行为无关,推荐模块非个性化推荐。
根据以上的描述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说明:由于本次样本数量小,以上结论皆为单变量探索,与实际可能存在一些出入,善待更多数据进一步验证。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论,得出以下几个问题:
根据数据及查阅到的资料发现,豆瓣读书的推荐算法使用的是CF中,基于物品的特征相似性给予推荐。即通过一些特征联系用户和物品,给用户推荐那些具有用户喜欢的特征的物品,这个特征方式即标签、豆列,推荐的结果是基于相同的热门标签和豆列的集合。
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热门集群效应,让推荐位容易长期被几本热门的著作占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两个问题:
有的书籍与这本热门书其实关系不大。举例来说,在《增长黑客》这本书中,看到被推荐的书籍中就有《启示录》,严格来说,《增长黑客》这本书其实算偏运营的,而《启示录》算是产品类或经管类的书籍,与《增长黑客》的类型差异很大。
再比如,我在《认识商业》这本书下,看到的被推荐书籍如下:
这些被推荐的书籍与《认识商业》的类型相较,类型都不相同,而作为一个想学习商业知识的用户而言,其实对他们更有价值的,是类似《认识商业》内容的高分好书,因此这个推荐结果其实不理想。
武志红的书籍和吴军的书籍,被推荐的书籍几乎全部都是他们俩自己的书
图中被标记的都是与当前书籍同作者的书籍,出现频率太高了,其他作者的书反而少。
根据观察,推荐结果中包含了实际为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但豆瓣实际目前已经将书籍的书评的长评和短评数据汇总了,即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下的短评和长评是一样的。因此其实没必要推荐不同版本。
dIn 的双重病毒营销为例,老用户可以给新用户发邀请邮件,起到拉新的作用;新用户加入的时候会给老用户发一份提醒邮件,问他要不要来看看,这样可以起到促活的效果。这样的双重循环,LinkedIn 早期的增长团队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