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洛水中心卫生院邮箱(什邡市洛水中心卫生院邮箱地址)

hacker|
119

四川的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有哪五个市,五个市里分别是哪十个县城?谢谢了,尽快告诉

德阳市

城市概况:

区位优势明显。德阳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城市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5万。德阳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第一个实现GBM网化工程达标的地级示范市,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余公里,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108国道和境内四通八达的快速通道构成了德阳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体系。

文化底蕴厚重。德阳历史悠久,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量多质优。市区内有保存完好、建筑精美、全国第三大孔庙——德阳孔庙;有中国西南最大的现代石刻群雕——德阳石刻;七平方公里水面的旌湖贯穿南北等现代文化娱乐景区。

城市建设优美。城市规划标准高,城市功能完善。秀美的旌湖、典雅的文庙广场装点城市更加靓丽,一环路建设工程速度加快,德什、德绵快速通道工程和德中公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德阳城市形象。“一中心三片区”组合城市圈规划将把德阳打造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山水园林城市。德阳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旌湖两岸生态环境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综合实力强劲。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大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机械、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预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120亿元,增长23%。德阳工业总量、财政总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四川省第二位。2009年8月13日,联合国正式命名德阳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积极推进。目前,全市灾后重建项目开工4936个,开工率89.9%,完工3301个,累计完成投资934.9亿元,30多万受灾农户将在春节前基本搬进新居,城镇住房重建开工及建成比例达到97.1%,一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齐备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重灾乡镇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推荐理由一:

硬件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治理过程中,德阳市加强了交通管理、环卫、治污、商贸、园林绿化五个方面设施建设,重点对德阳市主城区的“四大门”、“六条路”进行了风貌改造。新增垃圾中转站30个,改建垃圾处理厂1个,新建垃圾压缩转运站1个、污水处理厂2个,新增环卫保洁车辆120台(含电瓶车),新增其它垃圾处理设施5600余个、保洁员400余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16个,全市新增临时停车场51个、泊位2400余个,新增红绿灯36处,新增交通标志288套。德阳市主城区以旌湖两岸为支撑,在已有八大文化、艺术、体育、历史长廊的基础上,新增、改造基础项目43个,大力开展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工作和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德阳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

推荐理由二:

专项资金保障充裕。采取“向上争、银行贷、市场引、社会筹”等方式,破解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全面推进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容貌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2009年,共计划投入资金7.8亿元,已到位资金2.2亿元用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推荐理由三:

广泛动员,强势宣传。制定了9个专项治理宣传报道方案,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了专题专栏16个,刊(播)发消息3530余条,制作公益广告20余条。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制作悬挂大型公益广告牌260余块、横幅标语1500余幅,编印、发放张贴画10万张、宣传手册160万册,出动宣传车5600台(次),开展“做文明学生、创优美环境”宣誓仪式等各类活动380余项,覆盖社会各个领域。依托“文化德阳”品牌,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广场文化活动,共演出文艺活动60余场(次),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社情民意调查表明,群众对城乡环境治理的支持率、满意率、参与率分别达到100%、84.2%、84.1%。

推荐理由四:

环境指标达标情况良好。德阳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要,设计处理能力为10万吨/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量为12万吨左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3.33%。绵远河污水处理厂招标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1年完成建设;石亭江和天元污水处理厂现已设计完成,正在申请资金。德阳主城区新建垃圾收集房30座,旌西地坑1座。截至日前,全市已建成并运行的垃圾处理厂有3个、垃圾填埋场1个,其中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300吨,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89.75%。经资质单位对工厂地表水、地下水、垃圾污水、土壤、周边空气质量、噪音进行监测,其结果全部符合国家GB标准。德阳市主城区已建成有东湖山公园、文化娱乐城公园、电信广场公园、文庙公园、石牛公园、黄河广场公园、城北公园等七大公园,并对泰山南路四处、华山南路、凯江路成绵高速立交、龙泉山路部分、汉江路至沱江段、绵远街与青山巷交界处街头绿化、部分窝栽树池处理、奥运长廊珠江桥头茶楼旁绿化、凯江路高速公路立交周边绿化、西小区(白河巷、湘江街)街头绿化等处进行绿化改造。市区主要干道、河堤两侧均有行道树和绿化带,绿地面积达370余万平方米,已实现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9.31%,绿地率35.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平方米,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

罗江县

基本情况:

罗江县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1996年8月经批准复县。罗江地处成(都)德(阳)绵(阳)高新产业带主轴,南距德阳市区23公里,北距绵阳市区28公里。幅员面积44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09个行政村,总人口24.2万。罗江县是中国金花梨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率先在全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2009年,罗江经济发展增速逐步加快,排位稳步上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同比增长14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88亿元,增长14.7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8元,增加6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25元,增加1595元;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2.9倍。建成省级新农村电气化县。

推荐理由:

投入到位。坚持“五个一点”(财政投一点,项目调一点,土地收益挤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筹集7000余万元,专项用于环境治理。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添置了清扫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电瓶密封清运车,垃圾桶、果皮箱;修建了一批清洁房、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公益基金”,撬动数百万元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改善基础设施。农村统一规划修建垃圾池3万多口,城镇和小区修建垃圾清洁房120座 ,新增垃圾桶315个,果皮箱422套,扫地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9辆和电瓶三轮清运车82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20.0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22%。

建设环境秩序。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规范市场,完成水果市场、夜啤酒广场两大专业市场建设,并大力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完善城市车辆的停放场地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已在县城主要干道、行道建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场镇设置有停车位、停车栅栏,城市环境秩序附属设施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整治市容市貌。基本完成对县城万安大道、纹江干道、东西街两旁的店招(牌)规范管理;对城区、乡镇店招(牌)的日常监管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已规范、拆除店招(牌)300处,清除“牛皮癣”8450张,使城市容貌得到有明显改观。

在已形成川陕路27公里三国文化长廊的基础上,实施成绵高速、罗安路、罗桂路沿线民居改造,实施“三清五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依托调元文化,打造调元古镇;以徽派建筑为主体,打造鄢家餐饮一条街。目前全县完成3个镇,共计改造1466户。使场镇交通变畅,环境变靓,人气变旺。

广泛宣传,动员村民清理农村垃圾、杂物、污泥、污水;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引导农村居民推进“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新建户用沼气8000口;组织千余人次对景区和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制定印发“进家庭”宣传画、倡议书;全域印发《治理城乡环境 建设幸福家园》画册10万册。

以 “三集中整治”为中心。在交通干线沿线村组,率先推行“村(社区)分类、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确保交通沿线环境卫生清洁。

旌阳区孝泉镇

基本情况:

孝泉镇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旌阳区西北部,是新九寨旅游环线(德茂路)的必经之路,总面积52.5平方公里,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和3个居委会,总人口41336人。孝泉镇有着以“孝文化”、“伊斯兰文化”、“泉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底蕴,199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2006年“安安送米”的故事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美环境乡镇”,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魅力名镇”。

推荐理由:

孝泉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群众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5%,在全镇形成了由“让我治理”变为“我要治理”的良好氛围。坚持每天早晚检查和各小组治理情况通报制度,抓好卫生监督,完成“五乱”和“三个集中”治理,特别对重点地段、重点场所(如农贸市场)设专人负责。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共清理垃圾9400余吨,并转运至40公里外的德阳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清除非法小广告1530条。新增保洁人员54名,垃圾车19辆,垃圾桶289个,停车场3个,规划摊点175个。“拆墙透绿”200米,“屋顶增绿”共5处、800平方米,“见缝插绿” 1350平方米,清理绿地12000平方米。同时,将风貌整治与孝泉古镇建设紧密结合,集中对半边街、邻姑街、孝绵路和孝安大道进行风貌整治,目前已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完成临街墙体立面风貌整治约20000余平方米。

什邡市洛水镇

基本情况:

洛水镇位于川西平原西北,是什邡市“5·12”特大地震极重灾镇之一,集镇建成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人,全镇有三所卫生院、一个综合性福利院、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二所中心幼儿园,并有两个火车站,国地税、邮政、电信等市级驻镇单位10余家。

推荐理由:

设施建设加快,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到目前为止,蓝天小学已交付使用,洛水中学、洛水小学和洛水幼儿园正在建设之中,900套廉租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一期300套即将交付使用),洛水卫生院、灵杰卫生院、福利院、天然气配气站正在建设,国地税、公安派出所、农行洛水分理处、邮政、电信等驻镇单位的重建都已开工。政府投资的项目(七站八所)正在逐步完善手续,菜蔬社区统迁房将于春节前动工,集贸市场也将开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公共服务项目及林业公安分局、洛水粮站、畜牧站、商业中心开发项目都将在完善手续后陆续动工建设。

环境面貌改观。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洛水镇把综合治理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相结合,切实抓好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的治理。在治理工作中,坚持“村收集、镇转运,市统一清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及时成立乡镇城管执法中队对集镇秩序进行管理,使该镇2009年度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江县黄鹿镇

基本情况:

黄鹿镇位于中江县最北端,是中江北面窗口重镇,与德阳市罗江县、绵阳市涪城区、三台县接壤,是四县六镇交汇之地。全镇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7万余人,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黄鹿场镇紧邻占地4000余亩的中型水库——黄鹿水库,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推荐理由:

黄鹿镇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的总体取向,将完善基础设施、净化美化环境作为“休闲黄鹿”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该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300余万元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全面治理,实现场镇街道硬化、过境公路黑化、人行道美化。投入100余万元建成垃圾池23个、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收集转运站1座,购买洒水车1辆,发放垃圾桶600余个。在农村,整合灾后重建项目,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积极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环卫所,配备环卫工人10名,完善奖惩制度,保持场镇环境整洁。以镇机关干部为主体,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服务队,每天清晨对场镇主要街道进行清扫,激发了全镇群众的参与热情。由农村党员、干部组建“七进”服务小分队,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美化、优化城乡环境作贡献。

旌阳区新中镇

基本情况:

新中镇位于旌阳区东大门,与中江县接壤, 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人口13408人,总耕地面积为15812亩。作为旌阳区三个丘陵乡镇之一,镇党委政府在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结合灾后重建努力将新中打造成德阳绿色优居镇。

推荐理由:

完善设施,狠制“五乱”。在20户以上的大院落和聚居点新建垃圾池216口,投入10万余元购置20个果屑箱,10个垃圾桶,7辆垃圾车;整治场镇破损围墙600米,改造下水道1000米,平整街道80米;6个行政村投入资金30万元,重点对德中公路沿线进行道路、排污、排水沟渠改造。在“五乱”治理中,除完善垃圾清扫清运长效机制外,重点治理“摊位乱摆和车辆乱停”,共规范摊点60个,整治占道经营28处,建1个临时市场,新建4个停车场,重新规划停车线260米,落实自行车停放点18个。

注重实效,突出风貌。德中路沿线和龙居村是新中镇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为更好地展现新中镇新农村建设成果,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德中公路沿线及新柳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目前对沿线10公里树木进行了修形和补种,对龙居村2、7组聚居点进行了风貌整治,新增绿化面积2000多平方米。新中场镇、德中公路沿线的桂花村、尖山村、茶店村的风貌整治已完成一期工程,简约明快的“现代民居”风格有效提升了新中镇的镇村面貌。

绵竹孝德镇

基本情况:

孝德镇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西部,地处沱江上游,是三国时期一代忠烈的见证地,是东汉时期“二十四孝”的发生地,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辖区内有江苏工业园、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年画产业基地,是绵竹市工业重镇。

推荐理由:

孝德镇党委、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确立“四个整合”思路,完善“四项制度”保障,制定“四大举措”配套,推进快、效果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绵竹市名列前茅。

该镇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文化活动、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讲文明、除陋习” 绿化、净化、美化家庭承诺书。城乡居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高。

孝德镇目前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60%以上,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化粪池45处,沼气池6900 余口,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平原中心村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建有垃圾中转房8个,垃圾收集池60个,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1个。

罗江县调元镇

基本情况:

调元镇(原文星镇)位于罗江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5257人。调元镇是金花梨生产基地,是享有川菜、川剧之父的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

推荐理由:

调元镇新建垃圾池46口,新建垃圾房3间,新设垃圾桶80个,新增保洁员16名,垃圾清运车3辆,对场镇和观音岩景区进行全天候保洁和垃圾清运,使垃圾不隔夜。统一规划设立便民“公众信息张贴栏”10个。分类设置机动车停放点,做到车辆停放有序。新建农产品和百货两个市场,使行商归市,座商归店。

找准切入点,有效推动风貌改造。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以发展文化旅游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思路,结合该镇发展调元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采取住户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上级部门争取一点的方式引导场镇及公路沿线住户积极进行房屋立面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的风格均为晚清徽派建筑风格,现在共进行立面改造600多户。在场镇、罗文公路沿线进行绿化改造,种植风景竹、培植草坪共计2000余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广汉市连山镇

基本情况:

连山镇位于广汉市东北9公里、旌阳区以南7.5公里处,为广汉、中江、旌阳三县(区)交界处。全镇现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连山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连山的理念,积极探索集镇环境治理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健全队伍,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有效推进集镇环境治理工作,集镇容貌得到较大改善。

推荐理由:

连山镇将集镇1.2平方公里街、巷分成9个片区,由9名党政领导挂帅指挥,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由镇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分片承包重点路段区域,责任明确到个人,确保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同时,在场镇落实责任路段区域30个,责任人30个,保洁员60名,并进行了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针对死角地带,连山镇先后组织单位职工、学生4000余人展开全民治理行动,共清理垃圾4500吨,清理道路30公里,清理沟渠、河道25公里,清除“牛皮癣”等小广告1000多处。

为加强管理,连山镇一是设立了镇综合服务公司,成立城管中队,配备7名人员,全镇按不同行业(以产生垃圾的数量大小分行业)每间门面每月收取10元至15元的卫生费。二是街道卫生实行市场化管理,承包给德阳一家保洁公司,组织20多人的保洁队伍,每天两次对16条街道进行打扫,随时保洁,年投入费用16万余元。三是建立垃圾中转站统一堆放,场镇生活垃圾,交由广汉市环卫处转运至广汉垃圾填埋场,年投入转运费3万元。

中江县辑庆镇

基本情况:

中江县辑庆镇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23个村,2个居委会,4.8万人。省道101线和已开工建设的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德阳市12个区域重点镇之一,也是灾后重建乐山市对口援建乡镇,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基础良好。

推荐理由:

该镇已建成4横3纵7条街道,其中胜利街已建成为独具特色的仿清复古风貌街,场镇排污管道齐全,并按照“三个远离”要求建起了场镇垃圾填埋场2处、垃圾中转站1个,环卫工人20人,固定垃圾桶50余个,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辑庆镇已建成通村水泥路19条,农村垃圾固定投放点100余个,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沼气池、化粪池沉淀处理。结合灾后重建,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民建院村道路,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德阳市八角井镇

基本情况:

八角井镇位于成都平原腹地,地处德阳市区南大门,土地肥沃,资源充足,气候宜人,是传统的水稻制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即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著称,被省环保局命名的“齐家堰自然生态园区”风景秀丽,宜业宜居。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人口31000多人。2009年全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550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余元。“三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曾获得国家民政部“中国乡镇之星”、四川省“红旗乡镇党委”和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推荐理由: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保证环境整洁优美。聘请环卫工人26人,分路段定时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同时,购买垃圾桶80个,人力三轮垃圾清运车18辆,为环卫工人配备劳保用品并购买意外保险,共计花费49000元。各社区、村组建立垃圾中转站80余个。

该镇结合自身实际,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全镇共发动组织5000余人,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500余车,拆除不规范广告20余幅,清理“牛皮癣”300余处,清淘沟渠7000余米。投入10余万元对街道主要交通地段划置停车线及警示标志,使车辆归位。投入10余万元,在金沙江路西侧规划新的农贸市场经营点,让占道经营的摊点以及周边一些零散小贩都入市经营。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在这次地震中,感人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我也只能举出几个,每次看的,泪水就不自觉的流了出来。

1、有一个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女孩痛失亲人猛咬空降兵 士官纹丝不动血染胳膊

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因失去亲人,想要钻入掩埋现场。空降兵士官李武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小姑娘情绪失控,抓起李武的胳膊猛咬,还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从前天到昨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昨日,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的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

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由来的,无不唏嘘感叹。

昨日下午,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应,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但李武就像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安慰着小姑娘,脚下还是一步不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后来战士们掩埋遗体时,就再也没有过群众冲撞警戒的情况。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3、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

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4、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睱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质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扑上手术台,用身体护卫患者;成都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幸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献血的市民排成长队……

“板荡识英雄”,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

5、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在记者帮助下,将他们带到绵阳收容点。

那日下午5点,记者第三次深入北川县城核心现场,发现一股从背后深山逃出的人流。他们的眼神充满对亲人的依恋,生怕再次分开。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6、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7、 丈夫给地震中殒命的妻子永恒的尊严 。

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丈夫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但是在中国地震后的混乱中,这名男子坚持认为妻子不应该遗弃在那些尖利的碎石中。

因此,他包含着深情,将她的身体与自已绑在一起——然后用摩托车载着他的妻子前往当地的太平间。

8、直升机进入汶川县,映秀镇部分灾民成为该县最早得到救治的幸运者。昨天下午,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映秀镇漩口中学学生、13岁的女孩向孝廉讲述了她的求生经历。

压在水泥下我想看一眼爸妈再死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她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向孝廉第一次醒来,迷糊着没有知觉,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亮光,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想,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他刨出了我双手血肉模糊

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发现脚和手都被压得严严实实,就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晚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讲到这里,她突然说道:“记者叔叔,你们报社一定得帮我给马健颁一个见义勇为奖。没有他,我的命就没了。”

千万别截肢我还要养活父母呢

医生说,向孝廉的右手臂和左脚都可能被截肢。下午6点,她被送进了手术室,离开病床时,她向记者招呼说:“叔叔,祝我幸运吧。我叫向孝廉,我爸爸名叫向忠诚。忠诚孝廉,我们的名字取得好吧?我家在农村,非常贫穷,哥哥是个残废。记者叔叔,你帮我告诉医生,千万不要给我截肢。我最崇拜丁磊,我想以后像他那样挣很多钱。截肢了,我怎么去养活父母呢?”

8、劫后余生的学子

截至5月13日下午4时,汶川震灾已造成什邡1310余人死亡,2000余人受伤,20万余人受灾。尤其是山区7所中小学校垮塌,千余名师生被埋废墟之中;3个大中型企业的厂房和职工宿舍整体垮塌,1000余名职工被埋。截至昨日下午4时绝大部分受埋人员被及时救出……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一下垮塌,100多名学生埋在了废墟里生死不明;废墟外,抢险官兵们在冒雨进行着一个个科学的“定点定位”施救;废墟里,幸存学生们面对“死神”威胁时,上演着一个个生命奇迹,也与救助的人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

校长坚持救助学生

岳父罹难也难尽孝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如竹、一脸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的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对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当了8年校长的他能倒背如流。他告诉记者,学校共有360多名学生。事发时,刚打响了上课的预备铃声,老师刚开始从办公楼往教学楼走。地震发生了,4层楼的教学楼在瞬间一下子垮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有200多人成功逃出;还有一年级一个班的42名学生在上体育课,也侥幸逃出,约有100多名学生埋在了教学楼废墟里。事发后,他们学校的老师用手刨救出了几名同学。这之后,各方面的救援队伍一一赶到后,才展开了大规模的施救。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的哭了起来。老师们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就像没事的人一样全身心地关心着学生的救助进展。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女孩废墟里读书

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9、从绵阳赶往北川县的山路上,记者遇见一名头部扎着绷带、右手鲜血直流的公安民警,经询问,他叫李国林,43岁,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因为要先救其他学生,他没来得及救出自己的儿子。 一狮子狗救下八民警

“地震开始前,我们正在擂鼓镇召开辖区企业稳定工作会议。 ”李国林说,突然有一条狮子狗冲进四楼的会议室,朝着大家狂吠,还咬住李国林的裤管朝门外拖。5r7Z._ N(X

突然,大楼晃了两晃,李国林明白了:有地震!他大声呼喊,与会的八个人全部涌向大门边的厕所。顷刻间,整幢大楼在一阵剧烈的抖动中全部倒塌,将李国林等人埋在钢筋水泥的废墟当中。

在二炮当过兵的李国林拥有丰富的自救经验,他双手护住头部,躲在厕所的东南角。除了额头、背部、双耳、双手被砸、划伤外,并无大碍。

后来,他和同事们奋力钻出废墟。那条救命的狮子狗,此后一直跟随着李国林。 北川中学的公安民警尽管头部鲜血直流,李国林来不及包扎赶往擂鼓派出所。此时,三层楼的派出所办公楼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四名留所值班的民警只找到了三个,全部受伤严重。 突然,想起儿子还在北川中学,李国林找到一辆自行车,风驰电掣般赶往县城。儿子15岁,名叫李王自国,在初三(一)班就读,成绩优异,即将面临中考。

可是赶到北川中学时,李国林看到,操场上的孩子们哭成一片,好几栋教学楼倒塌,儿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层教学楼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

“李王自国,你在哪里?”李国林拼命地呼喊。很快,在四根横七竖八的水泥预制板缝隙处,他分辨出儿子的声音。“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一想起儿子的求助,李国林就泪水直淌。可当时没有救援设备和机械工具,大家只能用双手刨砖渣救人,而儿子,位于废墟深处一丈多远,左腿被好几块水泥板压住,动弹不得。

救出30多条生命,儿子却已停止呼吸新飞飞官方论坛

“从小,儿子就认为我是英雄,引以为豪。”李国林说,作为第一个赶到北川中学的公安民警,他成了师生员工可以信赖的对象之一,怎么干,都听他的。

在这种时候,从初中部教学楼用撬杠等工具去打个洞,挖出儿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有更多的人容易挖,更容易生还,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

说到这里,李国林呜咽着说,灾情就是命令。他和大家一起刨土,地震当夜还代表公安部门赶往绵阳市政府汇报救灾工作,并接受简单的包扎。

13日凌晨5时许赶回北川中学时,“儿子还在呼喊救命”,消防武警也赶到了现场。至当日中午,儿子声息渐无,李国林却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H9X f Q.i+L$P

昨日凌晨3时许,李王自国终于被找到,但已停止呼吸。

有没人知道什邡市这几家医院的具体地址、要很具体的???

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西顺城街

什邡市第2人民医院: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东顺城街

什邡市蓥峰中心卫生院:在广青那里,具体几号说不清楚

什邡市洛水镇卫生院:在什邡市导洛路‎和洛水路交叉口稍微过去点。

怎么能够知道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中心卫生院的邮箱号呀?

一般通过查询这个地区的就能知道了

016299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

治水修桥铺路凿盐井,蜀守李冰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长眠于什邡

从什邡双盛出发,我们沿着川西 旅游 环线,直奔洛水镇的李冰陵。李冰是秦代的蜀郡郡守,一代水利宗师,被川人尊为“川主”,至今四川各地尚有许多川主寺。洛水镇镇中心也有一座川主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如今已成为集传统文化、宗教活动、休闲于一体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国人历来就喜欢偶像崇拜,文昌宫、关帝庙、岳王庙,寄托着后人对祖先的敬仰。然而这种崇拜,有时候是自发的,是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四川的最高行政长官,从古到今,人数不少,人们却单单记住了李冰,这是大浪淘沙的结果,反映了历代百姓的心声。

图注:李冰父子

李冰生于公元前302年,卒于公元前235年,终年67岁,在秦代也算高寿了。在任期间,李冰治理岷江,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枢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遂成富庶之地。古代蜀地非涝即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秦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时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张若任蜀守。李冰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开明所凿的引水工程渠首选择不合理,因而废除了开明开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灌县玉垒山处,这样可以保证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畅的渠首网。

图注:都江堰

李冰创筑的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鱼嘴是在宝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堰,因堰的顶部形如鱼嘴而得名。《华阳国志》记载: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鱼嘴。它将岷江分为内外江,起航运、灌溉与分洪的作用。飞沙堰是一个溢洪排沙的低堰,它与宝瓶口配合使用可保证内江灌区水少不缺,水大不淹。宝瓶口是控制内江流量的咽喉。宝瓶口不仅是进水口,而且以其狭窄的通道形成一道自动节水的水门,对内江渠系起保护作用。宝瓶口这一岩石渠道,十分坚固,千百年来在岷江激流冲击下,并未被冲毁,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李冰修成宝瓶口之后,“又开二渠,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称为外江,一渠由永康过郫入成都,称为内江”。这两条主渠沟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布的农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道网。

图注:治水口诀

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创造了竹笼装石作堤堰的施工方法。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维修都简单易行。而且,笼石层层累筑,既可免除堤埂断裂,又可利用卵石间空隙减少洪水的直接压力,从而降低堤堰崩溃的危险。李冰还创用石人测量岷江水位。《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是见于记载最早的水则,说明李冰已基本掌握了岷江水位涨落的大致幅度。李冰在实践中总结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可见其影响之大。

图注:都江堰放水节

除了都江堰,李冰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州市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从此,蜀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水利的开发,使蜀地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西汉时,江南水灾,“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唐代“剑南(治今成都)之米,以实京师”。渠道开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而且有名的蜀锦等当地特产亦通过这些渠道运往各地。正是由于李冰的创业,才使成都不仅成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同时成为全国工商业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

图注:李冰蜡像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李冰,没有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四川将会是一个什么模样,真让人不敢想象。都江堰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来抚今追昔,可是李冰陵呢,我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李冰陵位于什邡西北洛水章山,占地360亩,北靠后城山,东临峰顶山,西连佛爷坪,南瞰神牛岭,从南向北地势渐高,陵墓在山顶的平台上,很有帝王气势。李冰陵是寂寞冷清的,游人寥寥无几。

图注:李冰

我们就这样风尘仆仆的站在了李冰陵的大门外。四周都是高山,脚下有河,自山间蜿蜒流出,在山前开阔处汇聚成一个波光敛滟的李公湖。陵园的外面,散住着一些山民,也有开农家乐的,鸡鸣狗吠声在山谷中不绝于耳,间或传来农妇喝斥小孩的声音,显得十分亲切。

几个孩子围着李冰的石像追逐嬉戏。我拦住他们问:“这个爷爷是谁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他是李冰!”我又问:“李冰是干什么的?”孩子们一脸茫然,答不出来了。我的心里隐隐作痛,这些孩子都住在附近,他们连李冰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人了。我们一直在教育下一代热爱祖国,可是收到了多大的成效呢?爱祖国,首先就要爱家乡,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当然也包括熟悉家乡的 历史 。

图注:都江堰

李冰在成功治理岷江后,晚年移师什邡,治理沱江上游支系洛水。因劳累过度,逝世于治理洛水工程中,就地葬于可俯瞰洛水的章山之上。李冰治理洛水的事迹,在《古蜀记》《华阳国志》《什邡县志》及什邡县境内出土的宋熙宁大安王庙碑记中均有记载。

古瀑口。关山险峻,怪石垒垒,蹲踞如虎豹。左边为什邡的高景关,对岸是绵竹的云盖山,两座山峰对峙若门户。九顶山内流出的两股水流,洛水屈曲流左,章水绕山于右。二水于山内三河口汇乾河、通溪河水,下注于瀑口。而瀑仅一入山孔道,狭窄成了一个总锁钥。瀑水奔腾,左冲右突,势不可挡。洪水季节,常为水患。凿瀑口。只有先凿瀑口,让出口通畅,才能疏导洛水。

图注:什邡高景关

李冰治水多采用疏导的方式,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秦代,没有炸药,要把大山从中劈开,得有多么艰难。李冰组织军民,先在山上放大量的木材,浇上油,用火烧山,再浇水,如此反复多次,利用热涨冷缩的原理,让大山裂开缝隙,最后由石匠用铁器来凿,凿开了瀑口,洛水得以顺畅地流出去,使现在的绵竹、广汉、什邡都享受到了灌溉之利。

当年的古瀑口,经过李冰带领千千万万什邡、绵竹、广汉等地的民工,顶风雨冒烈日烧岩劈石开山,在极其原始简陋的施工条件下,经过几个寒暑的奋战,终于导洛成功,完成了他晚年的夕阳工程,在他治水造福于人类的功劳簿上,又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凿石疏通瀑口后,李冰又在瀑水下处开挖白鹤潭,然后审势设平梁,建立洛口堰。

千年以来,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建成上堰为朱堰,中分堰口为李堰,左分堰口为火烧堰,入绵竹地界。水的分流量什邡为七,绵竹为三,这科学的治理,化瀑水为生命水幸福水,一直润泽着“南亩千渠”,使什邡、绵竹等县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这是多么大的丰功伟绩,我们现在端着白米饭的时候,都不能忘了李冰,虽然他在我们的记忆中已成为了一个符号。

图注:都江堰

李冰像由黄石铸成,通高8.3米,束发佩冠,长袍宽袖,坐手捋须,右腰佩剑,神情严肃庄重,目光刚毅坚定,昂首仰视长空。作为蜀郡最高长官,似乎在忧患国事,又似在苦思治水良策。从山门牌坊进去,就是九龙陛。陵园巧妙利用上山台阶的斜坡,塑造了九龙闹海的景象,预示着李冰治水的艰辛。古朴的龙凤,简单的云朵状花纹,“秦李冰葬斯”的行草书,让人感到年代的久远。从九龙陛开始,登1000步台阶,可直达山顶平台墓园。其间有江泽民的题字“创科学治水之先河,建华夏文明之瑰宝”,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图注:九龙陛

1000步台阶,游游缓缓地爬上去,我们都是汗流浃背,只好走走停停,边欣赏景致边照相。这台阶不像其他山路,曲曲弯弯的,而是直接上去,由山坡到山顶。我们像登上了一段天梯,也许是陵园的设计者有意为之吧,毕竟我们是去拜谒川主李冰。

台阶走完,天地豁然开朗,一个操场大的山顶平台呈现在我们面前。据当地人讲,李冰陵是1993年重修的。什邡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投工投劳。当时的确从山下抬上来一口小棺材,2000年的岁月洗礼,李冰的尸骨早就不在了,就连衣物这些东西也没留下。而这口小棺材,就成为了李冰的一个象征。其实肉身衣物有什么用呢,关键是李冰的业绩和精神,他永远活在四川人的心中。

图注:科学治水

李冰墓园周长约30米,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土丘,上面常年生长着苍松翠柏。墓园四周由花岗岩砌成,上面雕刻着李冰的一些事迹,分为七个部分:通济二江;勇斗江神;马沿西行;开凿盐井;城后斗礼;羽化飞升和民仰忠魂。刀法有浮雕,平雕,也有线刻,构图古朴浪漫,表现了人神合一的思想。有意思的是,李冰除了治水,还教蜀地百姓开凿盐井,制取井盐。

图注:盐井滩

四川属于内陆,又是盆地,与外界联系较少,而盐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产于沿海,李冰教百姓凿井取盐的功绩不亚于李冰治水。在此之前,川盐开采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多依赖天然咸泉、咸石。李冰创造凿井汲卤煮盐法,结束了巴蜀盐业生产的原始状况。这也是中国史籍所载最早的凿井煮盐的记录。正因为如此,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李冰是神而不是人,他是上天派来帮助蜀地百姓的,是四川的保护神。

墓园前面是两组护墓石兽,有水犀,狻猊,蛟龙和龟,他们都是水中的猛兽。在神话传说中,李冰治水就是和这些猛兽搏斗,制服了他们,江河就温顺了,成为人类的朋友,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想象而已。

图注:泽被后世

走出李冰陵,脑海中总是李冰亲民爱民,为蜀地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不管哪朝哪代,只要你真心诚意的为老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就会把你铭记在心里,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彭忠富/文;图片源网络)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2-15 下午 05:59:38

    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6、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