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科邮箱(王文科是谁)

hacker|
86

求论文,麻烦谁帮忙在CNKI、维普等地方给下下,不胜感谢!

摘要:揭示了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质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以MAPGIS为平台建立地质

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对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以GIS为基础进行地质生态环境评价,实现

了地质生态环境信息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评价及结果表达等的一体化与可视化,评价过程和结果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地

质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

关键词:GIS;地质生态环境;评价;秃尾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X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7)09—0001-02

地质生态环境评价涉及多源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和应

用,且数据多具有空间属性。传统的地质生态环境评价,是将

评价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后,运用特定的数学模型,得到一组抽

象的评价结果数据,很难直观地刻画地质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

变异性。相比之下,GIS在地质生态环境数据存储和表达方面

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 。利用GIS技术,通过提取地质生态

环境评价的因子和要素,结合专业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表现分析评价成果,是地质生态环境评价的

有效方法之一。

秃尾河流域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

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3 294 km。。受特殊的气候、地理和地质

条件限制,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在能源重化工基地等大型工

程建设过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使生态环境

进一步恶化并诱发新的环境地质问题,这已被近年来陕北许多

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开采实例所证实 。因此,研究该流域地

质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和变异的影响因素,评价现状条件下的环

境状况,对指导流域内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生态环境问

题防治等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研究区地质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1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条件控制着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方式,也决定了主

要地质生态环境的类型。秃尾河上游为地形起伏较小的沙地,

主要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为沙漠化,由于沙层厚度大、透水性好,

极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埋深相对较小,因此呈现出沙

漠绿洲的良好环境;下游为地形破碎的黄土梁峁区,地质生态

环境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由于地形破碎、沟深坡陡、地势起伏

较大,大气降水易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大气降水入渗系数仅

为0.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较差,因此生态环境脆弱。

1.2 潜水水位埋深

潜水水位埋深是生态环境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

潜水水位埋深的变化导致了植被退化和沙漠化等,是生态环境

恶化的根源 。据野外调查,潜水水位在不同的埋深范围内,

对地表植被的作用是不同的:当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 m时,水

分供给充足,植物长势良好,生态环境表现为较好状态;当潜水

水位埋深为5~8 m时,水分供给不足,植物生长受到胁迫,浅

根性植物生长不良,深根性植物出现枯梢枯枝现象,生态环境

呈现退化趋势;当潜水水位埋深继续加大时,大部分植物因生

理缺水而退化,植被盖度降低,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生

态环境严重恶化。

1.3 包气带岩性、结构与含水量

一般而言,原生地质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包气带岩性有直

接的关系:一方面,表层土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其抗蚀能力,流域

内大部分地区为盖沙区,其抗风蚀和剥蚀的能力低,不利于植

物生长;另一方面,包气带中水分和盐分的运移规律,直接影响

着表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气带岩性越均匀、结构越致密,越

有利于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反之不利于水分和盐分的运移。包

气带岩性变化及其组合规律、致密岩性层的存在、黏性土在垂

向上的分布对土壤水盐交替和植物根系发育有很大影响。野

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表明,当包气带剖面存在致密岩性层时,其

含水量和含盐量要比松散的同种岩性的明显提高,为植物生长

提供了所需的水分和盐分。

土壤含水量影响着植物长势和植被演替规律。一般来说,

在植物根系范围内,适合植物生长的包气带含水量为16% ~

收稿日期:2007—04-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131);陕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D13)。

作者简介:马雄德(1978一),男,青海互助人,博士,研究方向

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20% ,含水量小于下限时,植物就会因生理缺水而枯死,地质生

态环境就会朝恶化(沙化和水土流失)方向发展。

1.4 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水质是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植物生

长的关键性因素。据调查,在地下水位埋深一定的情况下,随

着矿化度的提高,植物由水生系列向盐生系列演替。另外,地

下水化学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1.5 气象水文因素

流域内,地下水的补给项主要是大气降水。6~9月降雨集

中,在沙地、滩地和河谷区补给地下水,增加河流基流量,对天

然植被产生积极影响;而在黄土梁峁地区,易产生坡面径流并

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其他月份基本无降水或降

水量小,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埋深越浅蒸发量越大,土壤积盐

效应越明显,地表植被主要演化为喜水耐盐型。

1.6 其他因素

影响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植被类型、植被分布等,人为因素

包括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开发等,这些因素中有的与地质生态环

境问题的相关性小,有的不宜量化或难以预测其变化,因此本

研究未予考虑。

2 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基于以上分析,以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

层,以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水文3类因素为准则层,按隶

属关系将各准则层细化成若干个指标,建立了地质生态环境评

价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J。以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在参考

国内外有关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将秃尾河流域地质生

态环境状况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5级,见表1。

表1 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分级 基本特征

z 生态环境问朋 题较少,沙漠化、盐渍化程度低,地下水水

位埋深适中,水质优良,水量相对丰富,植被盖度较高

戳枷加杯 有环境生态问 题境问题发生但程度一般,或某一类地质生态

比较突出

中等 囊 舞 鬈较普遍且程度较严重,但至少有一类问

戳赫兰左 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发生且有一类特别严重,并呈现整

体向生态环境恶化方向发展

左 至少有两类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且特别严重,植被盖度

低,沙漠化或盐渍化问题严重

2.2 评价平台的构建

为了实现评价方法与计算环境的统一,自主研发了基于

MAP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数据库为基

础、以评价模型为核心、以GIS为载体的集GIS、数据库管理系

统与地质生态环境评价模型为一体的信息系统,能够在同一平

台上进行地质生态环境信息的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评价及结

果表达等。

该系统由文件模块与数据库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包含

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3个功能块。其中空间分析

(主要是地质生态环境分析模型)是该系统的核心,由地质生态

环境空问统计分析模型与综合评价模型2部分组成,具体模型

包括指数叠加模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动态聚类模型和神经

网络模型等。

2.3 地质生态环境评价

考虑不同地貌条件下生态环境条件的差异,结合实际评价

的需要,将秃尾河流域划分成500个2.5 km×2.5 km的评价

单元,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

法,权重由层次分析法给出。

评价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结果相符,基本反映

了秃尾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图1):在现状条件下,除盖沙丘

陵区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较好;沙漠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虽然

较好,但一旦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将迅速恶化,因此盖沙丘陵

区和沙漠区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lo_。

3 结语

图1 评价结果

(1)以MAPGIS为平台,建立了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

统,为地质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与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通过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调查,揭示了地质生态

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质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

(3)利用建立的系统,对秃尾河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进

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4)以GIS为基础进行地质生态环境评价,实现了地质生

态环境信息的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评价及结果表达等的一体

化与可视化,提高了地质生态环境数据的科学(下转第5页)(上接第2页)管理和综合分析能力,评价过程和结果更加直观

地反映了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孔金玲,王文科,翁晓鹏,等.基于GIS的地下水及其环境

问题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6).

[2] 杨泽元,王文科,孔金玲,等.水文地质空间信息标准化初

探[J].工程勘察,2004(5).

[3] 乔晓英,王文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4] 杨泽元,王文科,黄金廷.陕北风沙滩地区生态安全地下

水位埋深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6).

[5] 王雁林,王文科,杨泽元,等.渭河流域陕西段生态环境问

题与重建策略探讨[J].中国人1:3、资源与环境,

设4个站,平均分布于黄河干流的左右岸;一千二黄河故道湿

地区可以布设2个站。② 地下水水质监测站布设应尽量与地

表积水监测站的数量、位置相一致,以便对检测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③湿地临海区海水水质监测站可以设置2个,一个位于

一千二黄河故道陆上湿地临海区;另一个位于黄河1:3及大汶流

陆上湿地临海区,即现黄河1:3门附近海域。

(8)小环境气候要素监测。黄河1:3湿地降水量监测网可以

按照平均布设的原则进行设站,一般可以按每150 km 布设1

个站,总计可以布设8个降水量监测站。另外,考虑到河口湿

地地形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不大,可以分别在一千二黄河故道湿

地区和黄河口及大汶流湿地区各设置1个蒸发及气象要素观

测站。

5 结语

基于水循环的黄河口湿地环境监测方法研究是开展湿地

环境研究的基础,也是黄河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是科学制定黄河1:3湿地保护与利用对策的依据。开展此项工

作,对于维持黄河生态平衡,保护黄河1:3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

黄河1:3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

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尽快建立完整的黄河1:3湿

地环境监测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科技成果

与论文选编[G].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赵宏伟】

2005(I).

[6] 王文科,王雁林,杨泽元,等.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环境问题

与整治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12).

[7] 杨泽元,王文科,王雁林,等.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引起的

表生生态效应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

环境,2006(3).

[8] 杨泽元,王文科,杨晓婷,等.基于GIS的秃尾河流域表生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J].人民黄河,2007(8).

[9]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等.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

系研究[J].中国科学,2004(1).

[10]黄金廷,王文科,何渊,等.鄂尔多斯沙漠高原湖淖群的形

成演化与生态功能探讨[J].资源科学,2006(2).

1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2-06 下午 12:22:01

    ,与包气带岩性有直接的关系:一方面,表层土的物理性质决定着其抗蚀能力,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盖沙区,其抗风蚀和剥蚀的能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包气带中水分和盐分的运移规律,直接影响着表生植物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