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和乐天的聊天记录(苏子和乐天的聊天记录图片)

hacker|
122

雪和松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松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松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松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松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松的诗句有哪些

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

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

(宋·何孙) 咏松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松 【唐】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 【唐】韩溉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古松感兴 【唐】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

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

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

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

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

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

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

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

今为宫殿梁。 《赠从弟》(三国)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史•其二》(东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五十》阮籍 步游三衢旁。

惆怅念所思。 岂为今朝见。

恍惚诚有之。 泽中生乔松。

万世未可期。 高鸟摩天飞。

凌云共游嬉。 岂有孤行士。

垂涕悲故时。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十三》阮籍 登高临四野。

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

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

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

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

岂复叹咨嗟。 《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十五》阮籍 朝出上东门。

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沈。

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

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

郁然思妖姬。 《拟嵇中散咏松诗》(晋)谢道蕴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孤松》(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2.描写松的诗句 古诗

一、诗句

1、《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松》

宋代: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译文

大夫松,名气高扬,古今赞赏它的人无数!但是它却仍闲于苍茫的山巅,显得十分的出众!

等到山头安静下来的时候,只看到悬崖孤松之上,悬挂着一轮残阳和几片飘渺的云朵!

5、《青松》

近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有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古诗

另外还有古诗: 唐代白居易的《题遗爱寺前溪松》、《庭松》,唐代曹松的《僧院松》,

唐代杜甫的《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唐代李白《赠闾丘宿松》,唐代李商隐《高松》等

3.关于松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松的古诗: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描写竹的古诗: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4.有关松的诗句有哪些

宋.吴芾《咏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唐.白居易《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唐.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唐.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荀鹤

唐.白居易《松树》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松树是植物王国的寿星,有“百木之长”之誉。浏览古籍,文人雅士对松情有独钟。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文以记松,画以绘松,宏篇妙文不胜枚举,丹青杰作传世甚多。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常用松柏象征孤傲耿直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以凋谢,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参考资料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

5.关于松的诗句古诗词

一、青松

【作者】陈毅 【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二、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三、书院二小松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四、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朝代】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五、寻雍尊师隐居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译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遥世外不用记年。拨开浓云寻找古老的山间古道,奇树听那涂涂的流泉。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鹤在眠。与雍辱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6.关于松的古诗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7.带松树的诗句有哪些

1、偶来松树下 唐 太上隐者 《答人》2、松树千年朽 唐 白居易 《赠王山人》3、南园乱松树 唐 白居易 《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

4、白金换得青松树 唐 白居易 《松树》5、松树千年终是朽 唐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并序》6、长松树下小溪头 唐 白居易 《重题》7、偃亚长松树 唐 白居易 《题遗爱寺前溪松》8、万株松树青山上 唐 白居易 《夜归》9、南山高松树 唐 常建 《送陆擢》10、中有乔松树 唐 宋之问 《题张老松树》11、松树有秦官 唐 王维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12、石路荒凉松树枯 唐 卢纶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13、古坛松树半无枝 唐 卢纶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14、朱门青松树 唐 卢纶 《孤松吟酬浑赞善》15、中庭牡丹胜松树 唐 王建 《斜路行》16、松树当轩雪满池 唐 王建 《赠王处士》17、手种青松树 宋 辛弃疾 《六州歌头·晨来问疾》18、君家山头松树风 唐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19、君看孤松树 唐 元稹 《和乐天感鹤》20、松树短于我 唐 元稹 《西斋小松二首》21、焉知松树下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22、焉知松树下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23、画松一似真松树 唐 景云 《画松》24、应素爱、昂霄老柏孤松树 元 卢挚 《摸鱼子 奉题雪楼先生鄂宪公馆岁寒亭诗卷 雪》25、山前万个长松树 元 吴镇 《酒泉子 胥山松涛(在县东南十八里德化?》26、蒋山松树 清 屈大均 《念奴娇 秣陵吊古》27、东南多有青松树 元 王冕 《过□陵》28、屋头松树已添围 元 王冕 《寄友》29、梦魂空绕长松树 元 王冕 《寄昱东明》30、松树看成任栋梁 宋 陆游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31、松树窃自悲 魏晋 刘琨 《扶风歌》32、松树东西摧 魏晋 刘琨 《扶风歌》33、初作蒙松松树子 宋 杨万里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34、一枕波涛松树风 宋 陈成之 《句》35、松树倒影半溪寒 宋 陈师道 《诗一首》36、屋头松树年多少 宋 刘黻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37、夜来月在长松树 宋 释了惠 《偈颂七十一首》38、长惭老松树 宋 舒岳祥 《白发》39、碧烟腾上青松树 宋 苏泂 《金陵杂兴二百首》40、人家屋里生松树 宋 杨万里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1

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这篇文章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未尝着墨过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抒发情感真挚朴实。其中有由今昔对比产生的不尽感慨,却又不失达观自适;亦有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讴歌,并产生了‘与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结。

细细研读,发现苏子进行过多次比较:变化与永恒,武略与文才,生存与死亡,并辅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美好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酿造了苏子神仙般的谪居生活。

结语: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但苏子认为那不尽然。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子在他的心灵识见中产生了混合的人生观——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苏东坡传》读后感2

说起苏东坡,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统称为“苏辛”。然而,这位大文豪,着实是一位很奇怪的人。

既然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自然十分“豪放”。但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他的词,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全都清新脱俗。如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那么的感人,而且还有一些凄迷之感,实在是无法让人与豪放联想,相反,颇有一些婉约派的感觉。

苏东坡也会对一些生活小事很为迷恋。比如他在黄州时就创造了东坡肉,并把其来历和做法记入《食猪肉诗》中。他发明的东坡肉也是我的最爱,实在是好吃,肥而不腻。

东坡先生是一个一心为民却不得志的官员。只要是他就任的地方,总能为当地做一些实事,备受当地人民爱戴;只要他在中央任职,总会卷入政治漩涡,然后被人又踩又坑,几番下来,几乎不是贬官就是流放。

苏东坡,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并不是圣贤,因为做圣贤太累,而他天性活泼,是不可能天天严肃的。

苏东波,千百年过去了,仍然被人们景仰,并将继续被后世景仰。

《苏东坡传》读后感3

这本书从家庭、生活、政治、书画等角度概况了苏轼一生,读完第一感受就是苏轼怎么这么好,被一贬再贬,还是很豁达地面对一切,王安石真的是令人讨厌,还邋里邋遢。

苏轼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追随他的粉丝,敬仰他的人品和才华,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朋友愿意接济他,他倒是自得其乐,没官做就做做农民,种种地,到处游玩写写诗提提词。他是一个心中有国,却没政治的人,职位再低,都尽可能地救济百姓,他是真的想做事的人。

看他给友人的书信,幽默自嘲,他好像一个体验派,总要搞点事情,体验瑜伽,体验制酒,体验制墨。他的名气在当时没有网络的时代竟然能席卷整个大陆甚至外邦。

他在政治道路上是不幸运的,起起落落,被政敌视为眼中钉,但有很多人懂他,在他就要被害死的时候,与他政见不和的司马光替他说话,太后也替他说话,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

第一次看他写的书法并不觉得好看,大大小小一点都不规整,倒是和他的脾性浑然天成,自然洒脱,字是要有灵魂才会像跳舞的精灵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4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了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了。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了,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后感5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遍,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还记得苏东坡被蹢吗?他当时已只不过是一个草民,但他依然一心想着那些黎明百姓,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6

喜爱传统文化尤其中国文学的人,绕不开苏东坡。十多年前读过两回,而今电子版也好,快且方便。许多事情是个习惯,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

最喜书中两段话:“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东坡一生,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常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大多时候是在贬谪中,带着官场泼给他的脏水。子由明见,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这个世界常常是庸才小人制控着天才君子。昔日好友掌权之后往死里整他,面对小人,他不屑于还以颜色。因为他是东坡,心思没在官职上。

天纵大才,诗文书画,心思在此。北宋政权早亡了,东坡作品仍在,连着他的精神气局和人格。这是个元气充沛的人,他会把凄苦的生活过得绘声绘色。林语堂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反之,相当多的人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横眉冷对,对己骄奢淫逸。如此,心即被上了锁,既便有自由,也是被囚禁的,为名利色权所囚。

欣赏吴复古。一个中央党校的教授,三十四岁辞了职去做道士。九十六岁终,辞官有益身心。

寿夭无定。热情浪漫的东坡,炼丹瑜伽养生,六十四岁亡。沉默寡言的子由,三儿七女,活到七十三。

《苏东坡传》读后感7

才华横溢却宦途崎岖,屡遭贬谪依依乐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苏轼。

由于政见不合、小人弄权,苏轼历经大起大落,他却保持一份潇洒傲然,面对人生苦难与世道沧桑,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出世与入世的变更,苏东坡不因贬谪而消沉感伤,举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怨不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达与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间事、世间人。

刘辰翁在其著作中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彻底改变世人觉得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束缚,一反词句艳情腻语的风格,他的词大气磅礴,语言朴素精练、兼有豪放与婉约派双重特点,自成一派。东坡先生还是一位美食先驱者。“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无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贬岭南期间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在海南上更发现了“生蚝”这一美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蚝》,提及“恐北方君子闻之”令人忍俊不禁。

历史上罕见诗、书、画、文全才的苏东坡在这人世间乐得逍遥,轻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潇洒一生。畅快淋漓!

《苏东坡传》读后感8

苏东坡——一个离去已近干年的人物,至今仍然广受文人士子的追捧、热爱、迷恋,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上可与皇帝宰辅论朝政得失,下可与村夫村妇谈年景收成,可与文人雅士诗文唱和,又与和尚道士谈经论道,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虽屡遭贬谪,却越挫越通达,越挫越强健。

更可贵的是他有博大的胸襟,对待政敌,他最终都选择了释然。当然,他也有两任爱他的妻子、三个陪伴左右的爱子和一个至死不忘的弟弟,这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他的成就涉及诗、词、书、画、医、佛、道、医、食等方方面面,而且成就均不凡,至今影响海外。

这恐怕是对苏东坡最大的认可。写苏东坡的书很多,但是像林语堂先生这般详实、幽默、有趣的却不多,先生以饱蘸热情的笔墨描绘了苏东坡丰富多彩却又颠沛流离的一生,从多个方面展现了苏东坡的经天纬地之才,是非常好的了解苏东坡的著作。

当然可能是由于作者的个人好恶的缘故,书中对王安石的描写几乎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对王安石变法也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当然这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苏东坡传》读后感9

关于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文章诗词在课本上都学过,而且据说美食“东坡肉”是他研制出来的。总的来说,他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的。

翻开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对于里面介绍的苏东坡的童年生活,我非常有感悟。

书中提到,苏东坡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中。父亲苏洵年轻时也不爱读书,后来看到哥哥考到功名,受到影响,就开始决定认真读书了。刚好苏东坡的出生,让苏洵就萌生了一种和儿子一起陪伴式读书的想法。

他教导苏东坡朗读,自己在一旁听,也能受益,父子算是共同学习与成长。而苏东坡的母亲对他的品行教育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引导。她给小苏东坡读故事,引导他像古人中的圣贤一样正直,勇敢。后来在对待王安石事件中,他能客观地看待王安石的成就,没有把当初被贬的私人情绪带到公事上的判断中。

还有苏东坡的爷爷,他的豁达的性格,让从小与他生活的苏东坡长大后也是一种怡然积极乐观的性格,在事业上的起起落落,让他能够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通过了解苏东坡小时候的成长故事,也让我更加明白一个原生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苏东坡传》读后感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11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淡香溢出翠玉般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哀思。这种苦涩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相思,浅浅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12

苏东坡是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虽然不断被排挤被贬,但是他乐观豁达,浩然正气,没有唉声叹气,感叹命运不公,只有努力改变民生,为老百姓办事!

看了苏东坡一生,最让人敬仰的是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我在思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吧!苏子由可以做到谨言慎行,可以踏踏实实为官,而苏东坡却不能,苏东坡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勇气去提出并加以批评。是他不知道官场的潜规则么?作为一个精通历史,精通哲理的读书人,他不是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明哲保身,而是他的个性就是明辨是非,就是实事求是,他没办法视而不见,见而不管。这造就他一生的艰难,也是国家的不幸,但是却是文学之幸,没有那些磨难,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么多的伟大作品。沧海桑田,多少迫害他的小人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苏东坡还一直会被后人敬仰膜拜!

苏东坡兴趣爱好广泛,很多方面都有建树,在当时,真是粉丝无数,太后和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由于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对生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是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美酒和妇人之间的,真正做到有情而不滥情,积极入世关注民生疾苦为民办实事。

最后感叹他跟苏子由的兄弟情,看到情深处,不觉泪目!

《苏东坡传》读后感13

看完王水照老师的这本《苏轼传》,感慨良多。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我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是最喜爱的一位,此次翻开这本传记,自然主要是因为对传主的爱戴,当然和优秀的文笔也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屋内,我从朋友的书袋内掏出这本书,赫然三个隽秀的字映入眼帘:苏轼传。朴素而清新淡雅的封面,良好的印刷,最重要的着者深厚的功力均深得我心,加上传主是我最喜欢的一代文豪,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睹为快。可以说书没有让我失望,我是一个队文字相当敏感的人,文字的质量会大大影响我对一书的爱恶,而此书于文字之流畅优美来说绝对是上乘之作,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娓娓道出东坡传奇的一生,跟随着着者的脚步,我仿佛进入了那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川蜀大地,看到了稳健自信的明允公,乐善好施的程夫人,还有可爱的苏轼苏辙兄弟……我渴望看到的情节书中几乎没有遗漏,苏轼考进士、任徐州、杭州知州,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写下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一篇篇流芳百世万古不朽的美文,一页页通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的丹青墨宝……书中既有对人物生平流畅而传奇的叙述,精彩动人,跌宕起伏,又有对东坡诗文书画的专业性评论,高见迭出,云霞满纸,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十分解渴。换句话说,这是一部能让外行看够热闹,让内行看够门道的大书好传。

《苏东坡传》读后感14

苏轼早年成名入仕,看似一路顺当,引人钦慕,后半生却一直于宦途中跌宕起伏。

在"乌台诗案“中,仅因为在《湖州谢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就被奸人所指入狱,接着被贬官黄州。这是苏轼第一次遭遇不顺,但不是最后一次。他一时定是失落郁闷的,但他是个乐天派,他向官府申请了五十亩荒地,带领全家耕种,这块地是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土坡,苏轼管这块地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而“穷人吃不起,富人看不上”的猪肉,也因他发明了“东坡肉”而流传千古。

后来,他又被贬谪到惠州、儋州。在艰苦的环境里,东坡的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的心态,以著书为乐,并且利用自己自身的优势,尽全力造福当地百姓。可惜的是,在皇上大赦天下命他复任之时,因舟车劳顿于北归途中去世。

我背的苏轼的第一首词便是《定风波》。莫金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在没有蓑衣的雨中将竹杖芒鞋,写出了胜于金铠宝骑的气概!我对他最早的认知是美食家,现在更加感慨的,是他的乐观豁达、幽默率真,永远对生活抱有希望。

苏东坡是我心中的偶像。

《苏东坡传》读后感15

首先林语堂写这本书肯定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从附录里这些资料的来源,可以知道他充分了解了他的诗集和文章。

从小读苏轼的诗长大,一直对于这个人物非常好奇,对于宋朝年间的一些事情也颇有兴趣。

从这本书我了解到,苏轼的人生是非常坎坷的,特别是他中年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在一个地方待不了多久,不知道自己在这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但是他还是能从当中找到趣味,以一种超脱,乐观的精神状态融入到他的作品以及为人处世当中。

苏轼当过很多地方的地方太守,而且当地的居民很喜欢这位太守。他很亲民,常常请别人或去别人家吃饭喝酒谈国事。他非常为百姓着想,他整治西湖,在谷物歉收时,拼命为百姓想办法,多谋取一点粮食,即便这样会让那些小人更讨厌他,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同样,他和他弟弟苏辙的关系以及相处方式非常让我羡慕。这样一对兄弟,相处如此融洽,分别时格外的依依不舍。他们在官场上的立场相同,可以随时为对方付出一切。他们俩的性格截然不同,但相处时却又如此融洽。在彼此遇到官场上的低谷时,会相互陪伴,相互帮助,相互安慰。每次苏东坡写完一首诗,总会把它第一个寄给他的弟弟子由,与他分享。

虽然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政治方面的,比较难理解,但是这本书确实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了那个时代以及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还如此乐观,还笑迎人生的这样一位特别时期的伟大诗人!

《东坡诗文》全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东坡诗文》选自《曲洧田闻》。苏东坡,即苏轼。

原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翻译:

苏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苏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欧阳修)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时说到苏东坡,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这句)话:“三十年后,世界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了!”宋徽宗年间,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诗文)了。这时候,朝廷虽然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八十万贯,(但是)禁止得越严密传诵得(却)越多,(年轻的读书人)经常凭借(那些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的诗文的,就自己觉得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这些)士大夫不风雅。

注释:

1.辄:于是,就。

2.欧阳公:指欧阳修。

3.棐 [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6.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虽:虽然

8.尝:曾经

9.气索:气短

10.谓:说。

11.不韵:不雅

常见考题:

⒈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⒊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答案

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⒉⑴ ① 像 ② 这

⑵ 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⒊要点:开阔的胸怀。

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名家评价: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赵昚: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1]

刘辰翁: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王士祯: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5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10-16 上午 03:10:33

    或谓之不韵。翻译:苏东坡写的诗词,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苏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欧阳修)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时说到苏东坡,感叹到:你记住我的(这句)话:“三十年后,世界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了!”宋徽宗年间,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读书

  • avatar
    访客 2022-10-16 上午 04:35:17

    姿,岂羡朱槿荣。 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扶风歌》(汉乐府)刘琨 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 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

  • avatar
    访客 2022-10-16 上午 01:57:25

    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

  • avatar
    访客 2022-10-16 上午 01:48:34

    ,多少迫害他的小人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苏东坡还一直会被后人敬仰膜拜! 苏东坡兴趣爱好广泛,很多方面都有建树,在当时,真是粉丝无数,太后和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由于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对生活对大自然无比热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是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美酒和妇人之间的,真正做到有

  • avatar
    访客 2022-10-16 上午 06:17:49

    “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