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马拉松创客大赛(数字创新赛道黑客马拉松)

hacker|
130

极星携手华为和科大讯飞 举办首个中国车机黑客松大赛

易车讯 日前,在华为开发者日(Huawei Developer Day)上, Polestar极星宣布正式启动极星黑客松大赛。这是中国首个智能汽车车机系统的开发者大赛,极星将邀请来自全国的创客,基于极星2(Polestar 2)原生安卓车载系统,进行为期2天的马拉松式应用开发大赛,设计一款App并开发demo,展开关于未来科技生活的创想。

“黑客松”(Hackathon),又名“黑客马拉松”、“编程马拉松”,是一个广泛流行于开发者之间的词汇,在黑客松活动中,开发者将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发出符合要求的程序和应用。“黑客松”活动是创新、挑战、实干、交流、玩乐、交友的平台,创客们在进行头脑风暴,挑战极限的同时,也能够产出一些对于社会、个人都有着促进意义品。

极星黑客松由极星发起,联合华为、科大讯飞共同举办,将于6月21日正式开启线上报名。暨时,参赛者可自由组队,围绕“HMI交互”、“智能座舱”、“智能出行”三组命题,提交应用创意和设计样本。经由导师审核,筛选出15 个团体或个人创客入围最终的线下决赛。8月份,入围者将在封闭场地,用2天的有限时间,完成创意的最后设计和开发,角逐首届极星黑客松大奖。

来自极星、华为和科大讯飞的技术大咖组成的评委团,全程指导参赛者,确保最终作品满足极星的高标准,并从创新与设计、交互与趣味、完整度、落地可行性、现场展示五个方面进行打分,评选出最终获胜者。本次大赛一等奖获胜组将每人获得极星2汽车一台,优胜作品更有机会应用于未来极星的车机系统。

求好写的论文题目,有没有大神提点建议?关键字: 众创空间 创客教育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

摘要

该文结合创客实践和创客教育的特点,探讨众创空间生态的理念与模式,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持。在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实践在高校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基于创客模式的实践教育,从参与模式、学习内容、师生互动以及学习环境等各个层面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客实践的平台,其核心要素包括合作社群、创意实践、开放资源和协作空间——合作社群是参与式创新的基础,创意实践则包含从课程、工作坊到各类交流与比赛,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设备、工具和方法,协作空间以灵活多变的空间支持参与式的创新。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支撑,形成了有机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创客;教育;空间;社群;生态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或Hacker,指乐于动手实践和分享,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连线》杂志前主编Chris Anderson[1]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创客描述为:“首先,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越来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机器、制造产品;其次,他们是互联网一代,所以本能地通过网络分享成果,通过互联网文化与合作引入制造过程,他们联手创造着DIY的未来,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TechShop的首席执行官Mark Hatch[2]在《创客运动宣言》一书中认为,创客运动的核心是更好地获取工具,获取知识和构建人人参与的开放分配系统。

一、创客空间的发展

创客早期的发展一直带有技术民主化以及反主流文化的特色。随着美国重塑制造业、中国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创客迅速成为创新的核心力量。对创客的认知,需要结合创客空间和创客文化来整合认知。

密西根大学的Silvia Lindtner[3]归纳了四种创客空间的形态:早期会员制社群、网络开放组织、国际化的创客运动以及产品孵化平台。美国波士顿L0pht创客空间在1992年开始运营时便只对少数会员开放;建于1995年秋的柏林C-base则更倾向于公众化,目标是增加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网络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去推动互联网的自由化。该组织从事大量的相关活动,例如在儿童节,他们引进年轻人喜欢的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主题。旧金山湾区的Noisebridge是一个备受赞誉的创客空间,引导了全球的创客空间运动。Noisebridge受到欧洲创客空间维也纳Metalab和柏林C-base的激励,开始于2007年,是分享、创造、协作、研究、开发、指导和学习的空间。Noisebridge还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层社区。目前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制作》杂志主编Dale Dougherty[4]对创客空间给出这样定义:“不同职业的具有创意的人们和社群聚集在这里,通过彼此分享,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将想法变为现实。”Kera.D[5]认为可以从一系列开源软硬件与数据等要素相关的共享技术、治理过程和价值观来定义一个创客空间。Noisebridge的创始人Mitch Altman[6]则认为在创客空间中人们可以通过黑客行为来探索他们热爱的东西,并且可以得到社区成员的支持,而黑客行为即指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且愿意分享。

针对创客社区和活动,开放式的Hackerspace、Makerspace以及TechShop提供了创客线下聚集的场所,创客们通过举办工作坊、黑客马拉松、制汇节(Maker Faire)等活动来学习、团队竞技以及自我展示。TechShop是一个会员制的自造空间,它提供数字和机械制造工具来制造任何东西,包括机器人、登月飞行器、iPad套和手工商品等[2]。创客空间代表了设计、工程、制造与教育的民主化。创客空间是配备了工具的社区中心,通过整合制造设备、社区和教育,为社区成员提供设计、原型制造和创造作品的资源。这些空间有形式松散的个体共享空间和工具,运营方可以是盈利的企业、非盈利企业,也可以隶属于或托管在学校、大学和图书馆等[7]。

1、美国的推动政策

创客活动促进设计、制作以及科技工程学的发展,并能培育企业家精神。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年初为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以培养新一代的系统设计师和生产创新者。2014年6月18日,美国白宫举办首届创客嘉年华,同时也推出全民参与计划,使更多的学生和创业者能接触到创客所需的工具、空间以及导师。这些政策包括:让企业支持学校的创客空间以及课外计划,企业员工可以休假担任导师,企业成为创客空间的“大客户”,就像福特与TechShop的合作伙伴关系,或作为多渠道零售商帮助消费者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创客或初创企业。大学可以在招生环节中添加一个“创客作品集”选项(如MIT),同时在校园为学生和社团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并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层面,支持更好的硬件和软件工具,如MIT FabLabs的设备。政府机构和社区团体可以实施类似生产设计聚集区的项目,让企业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或举措。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组织建立更多的创客空间,使大众能够有更多的接触创客导师和参与创客活动的机会。基金会和慈善家也要为有兴趣接纳创客的社区提供相应的资助[8]。

2、创客教育的特点

创客教育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已开始将创客实践作为交叉学科创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模式,如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学生自主运营的创客空间MITERS,斯坦福大学变革学习技术实验室(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echnologies Lab)正在为全世界的创客空间和快速原型实验室创建开源课程(Stanford FabLearn Fellows Program)。

在创客实践中,学生被看作是创作者而不是消费者,学校正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为中心的场所。学术性创客空间和快速制造实验室迅速增多,学生们能够在其中开展课程项目和自我主导的课题,同时开展以内容及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些空间正以创新的形式展示出对教育的价值。创客实践正在创造一种组织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针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预计这一趋势会在三到五年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9]。

二、创客与创业教育

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10]。创业教育关注于学生在思考和认知上的改变,其所强调的是以创业精神带动行动和思考,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成果,即孵化出成功的企业或企业家。

1、从STEAM到创客教育

早年被大范围推广的STEM教育经过演变和改进,加入“艺术”(Art)要素,便成为了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相遇,将更全面地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进程。虽然STEAM教育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但是创客理念的加入,建立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连接,同时也弥补了工程教育方面的不足。在美国,60多所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为促进创客运动在教育界的发展,斯坦福大学还设立了创客教育研究学术奖学金,以激励广大教育者去发掘创客运动在不同教育领域的应用。

创客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创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同时创客教育注重教育体验的整体性,学习过程本身代替学习成果成为最重要的部分。教育专家Sylvia Libow Martinez和Gary S.Stage[11]总结了好的创客项目所需的八个要素:目标与相关性、充分的时间、复杂性、强度、合作、可获取的材料、可分享和新颖性。这些要素在创客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中成为可参考的规范。欧洲科技展望研究所开发的“Up Scaling创新课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框架也由八个维度组成:内容和课程、评价、学习实践、教学实践、组织、领导力和价值观、连通性和基础设施[9]。此框架将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视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随着时间推移对所处的情境和文化做出回应。模型的八个维度形成一个体系,鼓励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以多维方式拓展创新教学实践。

2、从创客到创业

自Milwaukee创客空间邀请公众参与活动以来,创客空间逐渐聚合成了一股强大的非学院派的学习力量。由此让很多大学发现其中的学习机遇,玛丽华盛顿大学的ThinkLab、斯坦福大学的FabLab都先后成立。自主自导的学习是创客在创客空间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创客之间的互动孕育出了一种动态的具有极高合作性的学习行为,团队的力量以及同辈的支持、建议和协助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和主导基于问题的学习。最终,创客空间会促进校际的连结,并推动合作项目的进行。

应对创新发展的需求,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将实践教育与社会、产业需求以及创新价值连接起来。创客作为一种人人参与创新的形式,成为高校一股新生的力量,从创意到创新,并为创业教育营造了更好的氛围。清华大学将“三创”(即创意、创新、创业)作为整合的视角来考虑,创客教育成为“三创”教育的重要连接点,创客实践一方面是自发将创意转为现实的重要模式,同时也创造通向创新创业的机遇。

3、从创业到开创

早期的创业研究一直处于经济学的领域,其出发点大都在探索创业者的角色、功能及其对竞技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因管理学者的投入,其角度逐渐转向组织个体,思考如何有效进行创业决策与行动[12]。“开创”(Entrepreneuring)概念的提出,将创业动名词化,意在表现“创业”的历程化。从历程化的角度来看,结果不能作为判断创业成功与否的唯一要素,因为创业是持续的、与社会不断互动的行为。Hjorth和Steyaert[13]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社会创造的形式”,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是发生在社会整体之中。创业不只是表面上宏伟事业的建立,反而是从日常细微事物中制造差异,以量变带动质变的过程。创业也被看做是一种“对话式创造”(Dialogical Creativity),其发生且成型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故事、戏剧、谈话、表演之中。Gartner[14]认为是行动造就了创业者,因此对创业的研究也可从分析创业者的行为出发。为此,注重参与和过程的创客实践,也在内在推动力方面与创业形成了密切的关联。

那些年学编程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随着国家政策指导、媒体推广,更多社会机构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了少儿编程。而当年那些有着前瞻性眼光,从小学编程的孩子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IOS苹果软件工程师——马舜??/p

马舜?矗?岁开始编程,现在17岁的他已经是iOS苹果软件工程师了。

去年,马舜?椿故苎?渭?017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不仅让他得以与苹果公司的系统工程师、UI界面设计师、软件开发者进行技术交流,参观了苹果公司,还作为奖学金获得者,和苹果总裁库克见面,库克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你震撼到我了。”

目前,马舜?匆丫??⒐?5款苹果手机应用,并经常帮助苹果公司查找、解决系统中的漏洞。他开发的一款叫“科技新闻”的应用,两次被苹果应用商城官方推荐,并被苹果工程师评为“我们最喜爱的应用”。

2016年,他创办了省实验中学国际部的IT社团,带领着40多名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共同学习程序开发。如今,马舜?椿故茄?<扑慊?蔚囊幻??獭2痪们埃??棺?趴?⒊鲆豢钚T坝τ茫???峭ü?这款应用不仅能选书购书,还能实现在线支付。

高二清华保送生——毛嘉怡

毛嘉怡,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直接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毛嘉怡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在上初一时,因为数学成绩非常好,因此被老师拉进编程社团,从此,她便开启了她的编程教育之旅。嘉怡编程的时候手速飞快,得益于她小时候就开始玩的打字游戏,还在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嘉怡就最喜欢玩打字游戏。屏幕上掉下来一个A,她就在键盘上敲一个A。但是她玩的游戏,都是有选择的,她喜欢那些能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烧脑小游戏。毛嘉怡非常喜欢编程,提到编程,整个人都神采飞扬,她认为,编程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能用来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浙大计算机学院的翁恺老师感叹说:“现在能进清华北大的那些金牌选手,基本都是从小学五年级左右就开始练习编程比赛了,而他们接触、入门编程的年龄则可能更小。”

初中就获清华大学预录取——闫书弈

初三时,闫书弈参加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营2015信息学夏令营,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无条件一本线录取协议。

闫书弈从小学三年级接触到LOGO(编程语言),就喜欢上了计算机编程,此后就再没中断学习。闫书弈说,自从学习了编程,就像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觉得信息学特别有趣。此后,闫书弈一发不可收拾,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编程天才——尤马

尤马6岁学编程,8岁开发第一款app,10岁被苹果公司CEO钦点,受邀参加IT精英们的全球开发者大会,被赞为最年轻的开发者。

一个还在澳洲上五年级的小学生,当其他孩子还在背九九乘法表时,却已经有一家自己的IT公司!很多人夸他是天才,是编程领域不可多得的神童。短短一年时间,尤马就开发出了5个app,还广受欢迎。此时的他,才刚满9岁,却可以凭借着这些软件,来养活自己!10岁就出席了开发者大会,还在YouTube开设了一个叫“Anyone can code”的频道,通俗易懂的教大家如何学习编程。小小的身影,稚嫩的声音,却靠着清晰的思路和有趣的方法吸引了一大票成年观众。

10岁的尤马,眼里依旧清澈如初,他没有被大人们的夸赞被冲昏头,反而笑着说,“我只是个编辑爱好者。”

天才小女孩——安薇塔维贾伊

同样,这位来自澳洲的小女孩安薇塔维贾伊(Anvitha Vijay)在2016年苹果WWDC上成为焦点。

这位小女孩7岁时就开始学编程,希望可以通过编程开发一款移动应用,终于在她9岁大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还成为苹果WWDC大会上最小的开发者。

中国年龄最小的黑客——汪正扬

早在2009年,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汪正扬,在玩了大半年的“偷菜”游戏后,觉得特别无聊,便开始尝试写一些小程序。到了2014年,汪正扬向360公司库带计划提交可能影响上百家教育网站的系统漏洞,这是自库带计划启动以来,年龄最小的一位漏洞报告者。

创客达人——张劭麟

这位来自上海的高中生已是创客马拉松赛事的联合创始人。

张劭麟3年级开始学习机器人编程,5年级学习JAVA语言编程,6年级时被选入学校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队进行集中培养。七年级和九年级时,他分别研发了一个安卓应用程序的计步器和一个面向教育的在线学生答题安卓应用Grader。

同时,张劭麟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包括创客南京黑客马拉松第二名、复旦大学HACKxFDU决赛入围奖、大疆企业创新奖、GoogleApp Inventor 应用开发挑战赛2015高中组一等奖、hack[上海]2015最佳硬件奖和中国儿童青少年手机应用开发赛全国第四名,FIRST 科技挑战赛中华区总决赛科技启迪奖(大赛最高荣誉),FIRST 世界锦标赛(FIRST 科技挑战赛类别)全球Edison 赛区第八名。

张劭麟认为从小学习编程,这对他的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很大。“编程其实就是从代码从第一行运行到最后一行的过程,它要求逻辑非常严谨,任何一行出现问题,都会报错。只有100%的正确才能通过。”

学霸美女——郭文景

被哈佛录取的郭文景小学六年级时受软件工程师母亲启蒙,由一个“小乌龟跑来跑去,就能画出少先队队徽、风车等图案”的软件入手,对信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在高一的时候就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曾作为高中生被麻省理工邀请参加比赛,获得北美编程邀请赛第二名,超过了很多来自哈佛、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的大学代表队;她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都夺得冠军,其中2014年还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另外,她还参加过中国和美国的数学竞赛,在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中获得了最高分,获得了2016年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资格。

郭文景曾经和她的母亲说“只要一想到编程,我就能笑出来。”

从小学编程成就开阔人生

从小学编程锻炼逻辑思维,遇到问题喜欢分析、善于解决、培养耐心,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编程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接触编程,运用编程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Exploring Arduino》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Exploring Arduino》(Jeremy Bl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7mve

书名:Exploring Arduino

作者:Jeremy Blum

出版社:Wiley

出版年份:2013-7-22

页数:384

内容简介:

Learn to easily build gadgets, gizmos, robots, and more using Arduino Written by Arduino expert Jeremy Blum, this unique book uses the popular Arduino microcontroller platform as an instrument to teach you about topic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gramming,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hether you're a budding hobbyist or an engineer, you'll benefit from the perfectly paced lessons that walk you through useful, artistic, and educational exercises that gradually get more advanced. In addition to specific projects, the book shares best practices in programming and design that you can apply to your own projects. Code snippets and schematics will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jects even after you've mastered all the topics in the book. Includes a number of projects that utilize different capabilities of the Arduino, while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hardware Features chapters that build upon each other, tying in concepts from previous chapters to illustrate new ones Includes aspects that are accompanied by video tutorials and other multimedia content Cover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programming concepts, interfacing with the world through analog and digital sensors, communicating with a computer and other devices, and internet connectivity Explains how to combine smaller topics into more complex projects Shares downloadable materials and source code for everything covered in the book Exploring Arduino takes you on an adventure and provides you with exclusive access to materials not found anywhere else!

作者简介:

Jeremy Blum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取得了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他之前还在同一领域取得了学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他通过由他发起并领导的康奈尔大学可持续设计组织(Cornell University Sustainable Design)监督了国内外几座生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这是一个被国家承认的可持续设计组织,该组织曾受到美国和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U.S. and 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s)CEO的特别称赞。同样,Jeremy也将他的激情付诸电气工程领域,设计了太阳能家庭能源监控系统、革命性的光导纤维LED照明系统以及追踪太阳的智能太阳能面板。他还负责协助启动了一个首创的创业者协同工作空间,每年致力于许多学生创业项目(也包括一些他自己的创意)的合作开发。

Jeremy还设计了广受赞誉的义肢控制方法、手势识别系统以及楼宇自动化系统等许多项目。他设计了MakerBot Replicator 3D打印机(被世界各国的人们使用,包括像NASA这样知名组织)的电子系统,以及MakerBot Digitizer 3D扫描仪的原型电子系统和固件。作为知名组织Creative Machines Lab的研究员,他致力于创作能够组装它们自己的机器人、自学习四足机器人以及重新定义个人制造的3D打印机。他将这项研究呈送给了同行审阅的期刊和远在印度的学术会议。

Jeremy制作的YouTube视频已经将数百万人带入了工程学的大门,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Arduino入门教程。他曾开发了入选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的开源硬件项目和入门教程,并因此被国际上的开源社区和“创客”社区所熟知,赢得了一些奖项和黑客马拉松(hack-a-thons)。Jeremy入选了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2012工程学新面孔(2012 New Face of Engineering)榜单。

2020的MTA编程大赛是几月几号举办的天津?

RTC(Real Time Communication)线上编程挑战赛,是声网 Agora 面向全球 RTC 开发者、编程爱好者与极客举办的一场在线黑客马拉松。今年将推出春季赛和秋季赛 2 个赛季,每个赛季主题不同。更多有关秋季赛的报名和主题信息将在 7 月公开的大赛官网中展示。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RTC 技术被迅速的广泛应用于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视频会议、在线医疗等实时互动场景中。而我们相信 RTC 技术可以做的,远不止于此。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更多可以服务抗疫人群的创新应用。

本次线上编程挑战赛将以「线上编程+线上提交+线上决赛」的方式进行。

赛事安排

官网报名:3月10日 ~ 4月21日

开发阶段:3月10日 ~ 4月21日

作品提交:4月22日 ~ 4月24日

作品展示(线上决赛):4月25日

赛题介绍

• 赛题一:为「多人通话」设计

最近很多人都充分体验过了在线办公、视频会议。是不是发现上来看不懂怎么操作?很多功能找不到?界面布局不顺眼?

这次给你一个创造的机会,基于我们提供的一个视频通话 Demo,给多人视频通话设计一个心目中的最佳 UI 并代码实现。

• 赛题二:使用 Agora SDK 开发应用

因为这次疫情,火爆的场景除了在线教学、视频开会,还衍生出了云蹦迪、云聚会。在本次大赛中,你可以使用 Agora SDK ,赋予更多场景实时音视频互动的能力,还可以凭借这些创新,赢得大奖,赶紧行动吧~

奖项设置

PS:优秀队伍均可加入声网 Agora 招聘绿色通道

作品评选标准

评委会根据「代码质量」「视觉设计」「用户体验」「作品完成度」「创意度」「潜在商业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评委嘉宾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 2012 年进入互联网行业前是位自由撰稿人。2014 年加入声网 Agora ,此前开发过移动端电子杂志阅读器,被网易云阅读等多个第三方应用指定集成。

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原 SAP 软件工程师,主导 SAP Anywhere 移动端架构设计开发。2017 年加入声网,现为声网 Agora 高级架构师,致力于 RTC 技术在娱乐,直播等行业的应用与研发工作。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华科 Dian 团队第 98 号成员。曾任职于阿里巴巴,开源内容系统 Typecho 发起人与核心组织者, 超过 10 年互联网产品研发经验。

参赛须知

1.参赛对象

高校学生、创业者、创客企业、个人开发者,只要你爱Coding,我们都欢迎(所有未受雇于的人员均可参赛)

2.参与报名

开发者以个人身份报名,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单独报名。报名后官方会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

3.团队规模

本次比赛要求组队参加,每个团队 1-5 人,团队最高人限 5 人,1 人只能参与 1 个团队。

2条大神的评论

  • avatar
    访客 2022-09-30 下午 09:47:50

    是分享、创造、协作、研究、开发、指导和学习的空间。Noisebridge还延展到世界各地的基层社区。目前大量的创客空间以初创团队孵化器的形式存在,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它在研究和开发领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制作》

  • avatar
    访客 2022-10-01 上午 07:25:00

    为。Hjorth和Steyaert[13]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社会创造的形式”,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而是发生在社会整体之中。创业不只是表面上宏伟事业的建立,反而是从日常细微事

发表评论